华严宗圆融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6 00:04
本文关键词:华严宗圆融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印度佛学瑜珈行派的三性说和华严经是华严宗理论的主要印度佛教来源,而中国佛教理论的南北二地道论师摄论师与地论师则被看做是其中国佛教的主要理论来源,另外真谛、起信论等对华严宗理论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华严宗最有特点的理论就是法界思想和圆融思想,,也是文章论述的重点问题。法界思想是华严宗哲学在法界观法之理解纲领下整体地涵摄了佛陀说法之所有要目,是以法界观法来作为表达华严佛学的形式体例及内容义理之概念纲领。法藏将起划分为(1)有为法界(2)无为法界(3)亦有为亦无为法界(4)非有为非无为法界(5)无障碍法界;在法界的思想上建立的圆融思想主要包括理事无碍和事事无碍两个主要的理论概念。在法界思想和圆融的影响下,华严宗系统的提出了有自己特别的辩证法来看待世界,形成了对空间和时间存在的全新看法。华严宗极其圆融思想也本着圆融的原则,对佛教内部的其他宗派进行了判教,使得圆融思想对佛教徒乃至其它宗教信徒的修持永远都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通过对其他佛学宗派的批判促进了中国佛教的进一步发展。圆融思想虽为宗教教义而甚具哲学性质,虽超越意识思维而利用意识思维,可以理性思考而接受,可以为社会现象和科学发展不断提供证据,这使它有超越佛教范围,而广泛运用于世俗生活、科学研究、社会问题处理的功用。
【关键词】:佛教 华严宗 圆融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94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第一章 引言6-10
- 1.1 选题的原因和研究现状6-8
- 1.2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意义8-10
- 第二章 华严宗圆融思想的形成渊源10-13
- 2.1 瑜珈行派的三性说对华严宗的影响10-11
- 2.2 瑜珈行派的六义说对华严思想的影响11-13
- 第三章 华严宗圆融思想的主要内容13-33
- 3.1 华严宗的判教理论13-15
- 3.2 法藏对“法界”的论释15-19
- 3.3 澄观对“法界”理论的继续发展19-23
- 3.4 理事无碍的主要理论23-26
- 3.5 事事无碍主要内容26-33
- 第四章 华严宗圆融思想的辩证法因素33-37
- 4.1 对于时间存在方式的论证33-34
- 4.2 对于空间存在方式的论证34
- 4.3 华严宗对宇宙的基本看法34-35
- 4.4 华严宗对事物关系的基本看法35-37
- 结论37-40
- 致谢40-41
- 参考文献41-4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4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良琼;惠施逻辑思想评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杨文斌;;延寿、宗密“禅教合一”论的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孟淑媛,于川;试论朱熹以“理”为基石的法制思想[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孙娜;;孟子的仁政学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5 周立君;王金伟;;佛教旅游资源及开发原则初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6 周骅;;由禅返净:晚明佛教发展新论[J];船山学刊;2012年03期
7 闫雪;;北京智化禅寺转轮藏初探——明代汉藏佛教交流一例[J];中国藏学;2009年01期
8 蒋琳;;贯休与十六罗汉像[J];东方博物;2005年04期
9 李祝尧;金锵;;中兴寺若干问题探究[J];东方博物;2006年03期
10 殷光明;敦煌卢舍那法界图像研究之一[J];敦煌研究;2001年04期
本文关键词:华严宗圆融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73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27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