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岩录》的禅学思想及其美学意义
发布时间:2017-04-28 16:42
本文关键词:《碧岩录》的禅学思想及其美学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碧岩录》是佛果圆悟克勤于宋徽宗政和年间住持湖南澧州灵泉禅院的时候,根据雪窦重显的《颂古百则》,加以评唱,又经过他的门人编集而成的。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内的研究现状,并总结了作者的一生活动经历,并通过梳理文本各宗各派的公案,从而理清文本所引禅门公案的出处,进而归纳其禅学思想,其中,所引公案的禅学思想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一切自在,无心解脱的禅学思想,表现在:(1)“涵盖乾坤”,意谓宇宙万象,本真本空,事事物物,悉皆真现,故即事而真,一切现成。(2)“截断众流”,此为云门宗接引学人的重要方法,意谓截断情识心念,不要用语言文字去把握真如,而应于内心顿悟。(3)“随波逐浪”,意谓对参学者应因机说法,“应病与药”,即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第二,平常心是道的禅学思想,表现在:(1)“即心即佛”思想,强调从当下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去证悟自身的佛性。(2)在说“即心即佛”的同时,又说“非心非佛”。即心即佛是破除人们向外求觅的一种方便,非心非佛则进一步破除人们的知解执著。(3)“向伊道不是物”,这也是慧能“本来无一物”义旨,要人无得无求。 文章还对文本所引佛经的禅学思想进行了系统考察,其中以《华严经》为考察的重点。 最后,文章从作为美学范畴的“言”、“意”关系发展略说、《碧岩录》文本中“言”和“意”的关系分析、《碧岩录》对“言”和“意”关系的探讨的美学意义三个方面考察了文本的美学意义。 本文指出,在“言”、“意”关系的分析上,《碧岩录》一方面继承了中国古典美学对于“言”、“意”关系分析的积极成果,同时,文本还对什么样的“言”才能达“意”亦即对于言语设立怎样的规范进行了阐述。本文还指出,《碧岩录》对如何达“意”的途径进行了阐述,更为重要的是,文本对“意”的特点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这些都值得关注。本文进一步指出,文本对于“意”的特点的分析与西方现象学特别是海德格尔的哲学的内在联系。 最后,基于对文本禅学思想和美学意义的总结,本文认为,《碧岩录》不仅是一部“文字禅”的最高代表作,更是一部对于禅宗思想特点进行系统总结的理论著作。
【关键词】:《碧岩录》 禅学思想 美学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948
【目录】:
- 内容提要3-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3
- 第一节 选题缘由8
- 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8-13
- 第二章 碧岩录的作者及文本13-18
- 第一节 碧岩录的作者13-15
- 第二节 《碧岩录》的文本特点15-18
- 第三章 《碧岩录》的禅学思想18-33
- 第一节 一切现在,无心解脱的禅学思想18-21
- 第二节 平常心是道的禅学思想21-26
- 第三节 《碧岩录》所引佛经的禅学思想26-33
- 第四章 《碧岩录》的美学意义33-43
- 第一节 作为美学范畴的“言”、“意”关系略说33-36
- 第二节 《碧岩录》文本中“言”、“意”关系分析36-39
- 第三节 《碧岩录》对“言”、“意”关系探讨的美学意义39-43
- 结论43-44
- 参考文献44-46
- 后记46-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琰;;从《碧岩录》看文字禅的悟道实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尹文汉;;论南泉法系对马祖道一“平常心是道”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池州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3 丁希勤;;“只如今鉴觉”:百丈怀海禅法的主要思想[J];池州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4 尹文汉;;南泉普愿禅学思想及其禅宗史地位[J];池州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廖峰;赵州从谂禅师行传故事[J];佛教文化;2005年05期
6 释纯一;试论马祖道一禅师对中国佛教的建树[J];佛学研究;2002年00期
7 李志峰;《碧岩录》佛道禅之关系探微[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8 张耀南;《碧岩录·圣谛第一义》述评[J];经纪人学报;2005年01期
9 张耀南;《碧岩录·赵州至道无难》述评[J];经纪人学报;2005年03期
10 孙业成;;海德格尔的哲学[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本文关键词:《碧岩录》的禅学思想及其美学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3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33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