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佛教“有漏皆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8 17:00

  本文关键词:佛教“有漏皆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前,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出现了价值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本文写作的目的在于求得佛教“有漏皆苦”思想对于当今社会的意义,并力求引用《瑜伽师地论》、《佛说五王经》、《俱舍论》等中有关佛教“有漏皆苦”的内容,应用综合分析法,比较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来全面客观地分析此思想内容及其对当代社会的价值。论文通过四个章节抽丝剥茧的系统论述,阐释了新形势下,研究佛教“有漏皆苦”思想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正文四章节内容如下: 第一章:佛教“有漏皆苦”思想产生的自然与社会背景。本章先通过古印度的自然环境,来尊定文章的逻辑起点,在通过社会环境,进一步揭开“有漏皆苦”思想是历史的、具体的、综合的,是对当时自然和社会的真实反映,更是对当时思想文化的糅合和吸收。 第二章:佛教“有漏皆苦”思想的基本要义。本章解释和阐述了佛教“有漏皆苦”思想中所包含的苦的内容,和与“漏”的关系。有漏就是有烦恼,,以“有漏”为因,而生苦果。继而又叙述了世间的一切都是因果相续,迁流无常的,众生不能自我主宰,为无常、烦恼所逼,不能自主,因此没有安乐性,只有痛苦性。 第三章:佛教“有漏皆苦”思想中苦的根源与四形相。本章接第二章的内容,以由表及里的分析方法,从产生苦的根源上出发,通过描述苦的四种形相,进一步的为下一章诠释佛教“有漏皆苦”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做好铺垫。 第四章:佛教“有漏皆苦”思想的当代价值。本章通过对现代人痛苦的阐述,更深一步的论证了佛教“有漏皆苦”思想这一潜移默化的精神食粮,对社会冲突和痛苦的巨大调解作用。
【关键词】:有漏皆苦 无常 我执 当代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948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0
  • 第一章 佛教“有漏皆苦”思想的产生背景10-20
  • 第一节 佛教“有漏皆苦”思想产生的自然与社会背景10-12
  • 一、 古印度的自然环境10-11
  • 二、 不平等的种姓制度11-12
  • 第二节 佛教“有漏皆苦”思想产生的理论背景12-20
  • 一、 婆罗门教中苦的思想12-16
  • 二、 耆那教中苦的思想16-17
  • 三、 顺世论中苦的思想17-18
  • 四、 佛教对各派的批判与取舍18-20
  • 第二章 佛教”有漏皆苦”思想的基本要义20-29
  • 第一节 “有漏皆苦”思想的主要内容20-25
  • 一、 有漏与苦的定义20
  • 二、 苦的主要内容20-25
  • 第二节 “有漏皆苦”思想的辩证内涵25-29
  • 一、 苦与乐25-27
  • 二、 苦与空27-29
  • 第三章 佛教“有漏皆苦”思想中苦的根源分析29-39
  • 第一节 苦的因与缘29-33
  • 一、 贪嗔痴与业因果29-30
  • 二、 十二缘起30-32
  • 三、 离苦得乐之法32-33
  • 第二节 苦的根源与四行相33-39
  • 一、 无常执为常33-34
  • 二、 苦执为乐34-36
  • 三、 空执为有36-37
  • 四、 无我执为有我37-39
  • 第四章 佛教“有漏皆苦”思想的当代价值39-50
  • 第一节 佛教“有漏皆苦”思想的现代审视39-43
  • 一、 现代社会下人的痛苦39-40
  • 二、 现代人面对痛苦时的价值选择40-43
  • 第二节 佛教“有漏皆苦”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功能43-50
  • 一、 佛教“有漏皆苦”思想对自我身心的调节功能43-45
  • 二、 佛教“有漏皆苦”思想对人我关系的协调功能45-46
  • 三、 佛教“有漏皆苦”思想对社会的改造功能46-48
  • 四、 佛教“有漏皆苦”思想对人类生命价值的张扬与提升48-50
  • 结语50-52
  • 参考文献52-55
  • 致谢55-56
  • 个人简历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小方;试论佛教的生命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2 孟淑媛;在全球化进程中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几点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李怡净;试析印度的种姓制度[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5年03期

4 斯洪桥;金锋;;试论佛教“自度度他”的现实意义[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5 金建锋;;佛教伦理道德的社会功能及当代价值[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卢敏;;河南省传统佛教美术资源及其独特文化价值分析[J];大众文艺;2012年03期

7 曹克颖;;饱尝世事苦,渴饮无相慧——从佛教视角浅析《天龙八部》[J];佛教文化;2007年06期

8 刘瑞军;;阐释当前藏传佛教政策的文化价值[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9 陈兵;;佛教苦乐观[J];法音;2007年02期

10 学诚;;佛教文化的社会价值与影响——在第十四次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上的基调发言[J];法音;2011年11期


  本文关键词:佛教“有漏皆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31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331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e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