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西双版纳傣族佛爷的生存状态对“和尚生”发展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8 23:04

  本文关键词:西双版纳傣族佛爷的生存状态对“和尚生”发展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西双版纳傣族像我国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有其民族的独特性,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南传上座部佛教成为傣族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不仅是宗教活动的中心,还是传播传统民族文化的固定场所。寺庙教育也成为傣族男性子弟的必经阶段,这是傣族男性“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傣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主要形式。佛爷既是寺庙中的直接管理者,也是寺庙教育中的教师。他们对和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媒体的进入,现代科学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人们对宗教也有了理性的认识。再加之,寺庙本身的日益衰退,人们对寺庙从过去的仰视变为了今天的审视,单纯依靠村民供养的佛爷的生存状态也大不如从前。他们的物质生存条件日益匮乏,社会地位和作用也不断下降,他们本身对寺庙的佛教的认可度更是大有减退。有能力和追求的年轻人不再愿意呆在寺庙。随之而来的就是佛爷整体队伍素质的日益低下,他们作为处于身心重要发展阶段的和尚的监护人和教师,对其产生了非常不良的影响。 学校教育进入傣族地区后,义务教育的普及使得和尚们就披着袈裟进入了课堂。他们既具有和尚身份又具有学生身份,被当地人称为“和尚生”。和尚生白天在学校上课,放学后回寺庙接受教育,晚上住宿在寺庙中。他们在耳濡目染以及专门的寺庙教育中接受佛爷的熏陶,逐渐形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这种行为又被带到了其他生活中,在学校,他们也是如此,自由懒散的行为习惯、逆反情绪严重、目无组织纪律、旷课现象时有发生、早恋现象严重,还有抽烟喝洒等其他陋习等。这对多民族共存的学校和课堂秩序有着很大的影响,严重干扰了学校正常教学的进行和其他学生发展。 要消除这些影响,佛爷作为和尚生的监护人和教师双重的身份,是关键因素之一。只有改善佛爷日益恶化的生存状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佛爷素质低下的问题,只有佛爷的素质提高了才不会对“和尚生”产生不良影响。这其中寺庙要从自身进行改革,提高寺庙的整体水平和佛爷的素质,也要提高傣族人民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同时社会各界也需要给予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保护傣民族传统文化,实现寺庙的良性发展,继而有利于“和尚生”的发展,有利于多民族学校的发展和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寺庙教育 傣族文化传承 佛爷 和尚生 生存状态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948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绪论9-19
  • (一) 问题的提出9-12
  • (二) 已有研究及存在问题12-18
  • (三) 研究的基本设想18-19
  • 一、傣族寺庙教育与学校教育概况19-26
  • (一) 对寺庙教育的一般描述19-22
  • (二) 学校教育的发展及“和尚生”的出现22-26
  • 二、佛爷在寺庙中的地位和作用26-29
  • (一) 佛爷的监护人身份及其作用26-27
  • (二) 佛爷的教师身份及其作用27-28
  • (三) 佛爷的管理者身份及其作用28-29
  • 三、傣族寺庙佛爷生存状态的恶化及其原因分析29-39
  • (一) 物质生活难以保障29-31
  • (二) 社会地位和影响逐渐下降31-33
  • (三) 自我认可度不高33-39
  • 四、佛爷生存状态的恶化对“和尚生”发展的不良影响39-45
  • (一) 自由懒散的行为习惯39-40
  • (二) 逆反情绪严重40-41
  • (三) 旷课现象时有发生41-42
  • (四) 早恋现象严重42-43
  • (五) 目无组织和纪律43-44
  • (六) 沾染各种陋习44-45
  • 五、改善佛爷生存状态是促进‘和尚生’发展的重要措施45-49
  • (一) 西双版纳傣族寺庙自身的改革45-46
  • (二) 教育部门与民族宗教事务局相互协调46-47
  • (三) 提高傣族人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47-48
  • (四) 政府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给寺庙以支持48-49
  •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4
  • 附录54-56
  • 后记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霞;中国各民族间族际婚姻的现状分析[J];人口研究;2004年03期

2 杨小微;;从“终身”看“基础”——对基础教育之“基础性”价值的再认识[J];人民教育;2009年09期

3 阳妙艳;常宝;;读《为什么餐厅里的黑人孩子都坐在一起》——兼论该书对构建中国和谐族群关系的启示[J];西北民族研究;2010年02期

4 何兆武;;中学、西学与近代化[J];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04期

5 王春华;试析南传上座部佛教对西双版纳傣族社会的影响[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6 郑筱筠;;历史上中国南传上座部佛教的组织制度与社会组织制度之互动——以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地区为例[J];世界宗教研究;2007年04期

7 瞿明安;变动中的宗教——当代西双版纳傣族宗教生活世俗化的特点[J];世界宗教研究;1999年01期

8 张世富;80年代以来云南西双版纳四个民族心理调查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9 张诗亚;;多元文化与民族教育价值取向问题[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王鉴;栾小芳;;关于我国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的思考[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方展画;[N];中国教育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荟;西双版纳傣族寺庙教育与学校教育共生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西双版纳傣族佛爷的生存状态对“和尚生”发展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37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337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5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