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肯信仰研究
本文关键词:京肯信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民间信仰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民间信仰的研究已成为学界一大新的热点。可到目前为止对京肯信仰研究甚少,不少人对于京肯信仰完全不了解。因此本课题是对乌审旗及陕西榆林一带的京肯信仰进行的详细研究调查,对京肯信仰本身的发展以及其他民间信仰的研究都会有所帮助。本文通过田野调查、文献方法、访谈及走访,对于京肯信仰的内容、来源、历史背景进及京肯信仰的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研究京肯信仰文化的内容。绪论部分介绍了论文的选题目标、研究意义、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京肯信仰,“第一章京肯信仰的内容及来源”中,主要介绍了京肯信仰的来源,以及构成京肯信仰的京肯敖包信仰和京肯苏力德信仰两个方面的内容,同时还用一定的篇幅介绍了前几年出现的关于京肯巴特尔原型的争论始末。“第二章京肯信仰的功能”中,重点探讨了京肯信仰的认同功能、教化功能和凝聚功能。对京肯信仰的认同便是对京肯巴特尔的认同和对京肯苏力德的认同“第三章京肯信仰的文化融合”中,集中阐述了京肯信仰与汉族文化的融合以及与关公文化的融合这一奇特文化现象。“第四章京肯信仰的保护和传承”中,阐述了京肯信仰面临的危机和传承保护的迫切性,并为下一步对京肯敖包和京肯苏力德的保护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京肯信仰 京肯苏力德 京肯敖包 传承 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93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7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8-13
-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3
- 三、文献综述13-17
- 第一章 京肯信仰的内容及来源17-26
- 一、京肯信仰的内容17-19
- (一)京肯敖包17-18
- (二)京肯苏力德18-19
- 二、京肯信仰的来源19-26
- (一)京肯信仰与京肯巴特尔19-23
- (二)关于京肯巴特尔原型的争论23-26
- 第二章 京肯信仰的功能26-38
- 一、京肯信仰的认同功能26-31
- (一) 对京肯巴特尔的认同26-28
- (二)对京肯苏力德的认同28-31
- 二、京肯信仰的教化功能31-35
- (一)京肯信仰的神秘力量31-33
- (二)京肯信仰的教化功能33-35
- 三、京肯信仰的凝聚功能35-38
- (一)祭祀群体的形成和延续35-36
- (二)木华黎后裔的寻根36-38
- 第三章 京肯信仰的文化融合38-41
- 一、京肯信仰与汉族文化的融合38-39
- 二、京肯信仰与关公文化的融合39-41
- 第四章 京肯信仰的保护和传承41-47
- 一、京肯信仰传承保护的迫切性41-43
- (一)京肯信仰面临的危机41-42
- (二)京肯信仰研究面临的问题42-43
- 二、京肯信仰的保护43-47
- (一)京肯敖包(陵)的保护43-44
- (二)京肯苏力德的保护44-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0
- 致谢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丹;;精怪:亘古至今的信仰与叙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铁省林;高懿德;;论信仰的价值内涵[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邱安昌;崔建立;;信仰文化、俗世文化与先进文化[J];东疆学刊;2007年01期
4 黄建铭;;典籍缱绻 信仰流长——闽台民间信仰文献内涵与价值解读[J];中国宗教;2007年04期
5 冷琪雯;;圆通寺信仰文化现象的功能分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苏全有;葛风涛;;近十年来民间信仰功用问题研究述评[J];大连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7 王元林;陈玉霜;;论岭南龙母信仰的地域扩展[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9年04期
8 杨国伟;;豫东地区的村庙文化——从民间信仰角度的考察[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吴肖天;;民间信仰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J];民营科技;2010年11期
10 黄金洪;;民间信仰文化产业化开发探析——以保生大帝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文;宋丹;;转型期民间信仰的和谐功用探究[A];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12)——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能力建设研究[C];2011年
2 张祝平;;民间信仰:当下状态与应然路径[A];秩序与进步:浙江乡村社会巨变历程与经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麻健敏;;试论福建畲族民间信仰的特征及其文化内涵[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4 张祝平;;正名与正行:民间信仰的社会控制及策略选择[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国宏;;从泉州民间信仰文化回传现象看闽台民族文化认同[A];海峡两岸五缘论——海峡两岸五缘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刘玮琳;;廊桥信仰文化的社会功能——以寿宁廊桥为研究对象[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徐赣丽;;民间信仰在民众生活中的多种功能[A];宗教与民族(第七辑)[C];2012年
8 蔡惠茹;;闽台民间信仰交流现状分析——以漳州为个案[A];守望与传承——第四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林冿章;;_灹腤看松山Z阶嫘叛鑫幕奶貫轠A];两岸学者论妈祖(第二集)[C];1998年
10 连心豪;;闽台民间信仰及其旅游[A];三生万物——老子思想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张祝平;论民间信仰的文化力[N];中国民族报;2010年
2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萧放;当民间信仰成为一种文化遗产[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浙江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张祝平;民间信仰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选择[N];中国民族报;2011年
4 主持人:本报记者 林文君;民族民间信仰文化与“文化强国”战略的融合之路[N];贵州民族报;2012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副所长 金泽;民间信仰在不断加减变化[N];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浙江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张祝平;正名与正行:民间信仰的社会控制及策略选择[N];中国民族报;2010年
7 南方日报记者 吴敏;岭南民间信仰文化需要重新被审视[N];南方日报;2012年
8 早报记者 田波澜;“信仰不可相混,却必须对话沟通”[N];东方早报;2012年
9 卓新平;当代中国的信仰理解与信仰包容[N];文汇报;2012年
10 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叶涛;民间信仰与客家民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静;布朗族民间信仰的功能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阙祥才;农村民间信仰的知识社会学考察[D];武汉大学;2010年
3 李华忠;善的支撑[D];吉林大学;2012年
4 陈晨;岭南黄大仙信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王晶;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农民信仰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汝宾;民间信仰与村落社会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黄悦波;论耶和华信仰与古代以色列律法传统的形成[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8 白玛措;莲花生信仰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当增扎西;藏族观音信仰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林锦江;罗布嘛呢括罗:藏族观音信仰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宪爱;唐宋之际敦煌作灶信仰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明占秀;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桌桌神信仰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鄯文娟;河源信仰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4 吴智强;民间信仰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华侨大学;2008年
5 蓝天;广西客家民间信仰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6 梁晓花;信仰理性的合理形态及其生成的社会基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赵丽彦;汉族民间信仰文化的保护与利用[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琦峰;民间信仰的官民互动与仪式象征[D];浙江大学;2010年
9 郭阿娥;民间信仰与社会主义现代化[D];华侨大学;2009年
10 刘丽霞;民间信仰复兴的社会学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京肯信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37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33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