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乡村人祖信仰的调查与研究 ——以淮阳四通镇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1-09-22 17:53
人祖伏羲和女娲信仰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信仰,地处中原的淮阳是人祖信仰比较流行的区域。淮阳的人祖信仰主要以神庙祭祀、仪式活动、会社组织、民间文艺等多种形式存在。淮阳地区的人祖信仰之所以长期兴盛不衰,与淮阳太昊陵的存在直接相关。由于太昊陵的祭祀历代不衰,形成了强大的文化惯性,从古代一直延续至今。淮阳人祖信仰的信众主要由农民构成,具有明显的性别和年龄特征。人祖信仰是在民间自发成立的香会组织的领导下统一进行的。信仰组织在组织形态上采取金字塔结构和分层管理的模式。信仰组织以自然村落为最小单位,在地域分布上有中心区和外围的区别,四通镇信仰中心地区在人祖庙村。香会的信仰活动主要集中在春季举行。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有例行的信仰活动。在当地的人祖信仰活动中,会首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会首的神圣地位主要以家族传承的方式进行,由父亲传给儿子,或者由婆婆传给儿媳。血缘关系和巫术行为是传递会首地位的必要条件。会首亦人亦神的特殊身份,使其在当地乡村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和较高的社会地位。会首之间的矛盾往往会扩大并影响到当地的普通民众。人祖信仰对地方社会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信仰活动加深了当地民众的文化凝聚力和地方认同,另...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四通镇地域分布图
进入人祖庙村
文保单位碑的正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嵌入: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与现实路径[J]. 唐兴军,李定国. 求实. 2019(02)
[2]传说的框定:全国性神灵的地方化——以山西洪洞地区的杨戬二郎信仰为例[J]. 王尧. 民族文学研究. 2018(03)
[3]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体系及其时代意义[J]. 马华,马池春. 国家治理. 2018(03)
[4]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J]. 朱启臻. 农村工作通讯. 2017(24)
[5]朔望烧香祭祖礼仪考源[J]. 龙圣. 民俗研究. 2017(02)
[6]论民间信仰在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中的功能——基于那坡县黑衣壮聚居区的田野调查[J]. 李何春,包丽红.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7]从血缘关系代际传承方式看传统手工艺的发展要点[J]. 陈亚凡. 美术观察. 2016(04)
[8]解剖《伏羲考》:论闻一多对中国神话学的研究[J]. 孙立涛. 青海社会科学. 2014(02)
[9]文体的协作与互动——以甘肃天水地区伏羲女娲信仰中的神话和灵验传说为例[J]. 安德明. 西北民族研究. 2014(01)
[10]二十世纪以来伏羲研究概述[J]. 余粮才,芦兰花. 西北民族研究. 2012(01)
博士论文
[1]新时代边境民族乡村振兴的人本理性逻辑研究[D]. 保虎.华东师范大学 2018
[2]乡级治理现代化研究[D]. 范拥军.河北师范大学 2016
[3]“信仰关系”与民间权威的构成[D]. 彭尚青.华东师范大学 2015
[4]晋中传统村落信仰文化空间研究[D]. 白佩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5]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及作用机制研究[D]. 王瑞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2
[6]乡村文化的秩序转型与价值重建[D]. 赵霞.河北师范大学 2012
[7]明代以来河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1368-1949)[D]. 赵天改.复旦大学 2011
[8]豫东太昊陵庙会音乐文化研究[D]. 屠金梅.福建师范大学 2011
[9]新农村道德建设研究[D]. 刘丁鑫.首都师范大学 2011
[10]当代中国乡村文明建设研究[D]. 夏淼.兰州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河北省乡风文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韩永莲.河北师范大学 2018
[2]通神角色的个体叙事研究[D]. 汪林林.山东大学 2017
[3]新中国成立后乡风文明建设思想与实践研究[D]. 陈录琴.西华大学 2017
[4]淮阳太昊陵庙会文化传播研究[D]. 贾静文.河南大学 2017
[5]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D]. 范宗瑞.西华大学 2016
[6]广西三界神信仰的传说学研究[D]. 张兰芝.广西民族大学 2016
[7]苏南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D]. 齐倩.苏州大学 2016
[8]北方三省伏羲女娲题材汉画像石研究[D]. 辛也.河北师范大学 2016
[9]民间信仰在当前中国乡村治理中的功能研究[D]. 钱林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6
[10]淮阳太昊陵人祖庙会的生殖崇拜信仰[D]. 杨丹.浙江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04146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四通镇地域分布图
进入人祖庙村
文保单位碑的正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嵌入: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与现实路径[J]. 唐兴军,李定国. 求实. 2019(02)
[2]传说的框定:全国性神灵的地方化——以山西洪洞地区的杨戬二郎信仰为例[J]. 王尧. 民族文学研究. 2018(03)
[3]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体系及其时代意义[J]. 马华,马池春. 国家治理. 2018(03)
[4]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J]. 朱启臻. 农村工作通讯. 2017(24)
[5]朔望烧香祭祖礼仪考源[J]. 龙圣. 民俗研究. 2017(02)
[6]论民间信仰在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中的功能——基于那坡县黑衣壮聚居区的田野调查[J]. 李何春,包丽红.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7]从血缘关系代际传承方式看传统手工艺的发展要点[J]. 陈亚凡. 美术观察. 2016(04)
[8]解剖《伏羲考》:论闻一多对中国神话学的研究[J]. 孙立涛. 青海社会科学. 2014(02)
[9]文体的协作与互动——以甘肃天水地区伏羲女娲信仰中的神话和灵验传说为例[J]. 安德明. 西北民族研究. 2014(01)
[10]二十世纪以来伏羲研究概述[J]. 余粮才,芦兰花. 西北民族研究. 2012(01)
博士论文
[1]新时代边境民族乡村振兴的人本理性逻辑研究[D]. 保虎.华东师范大学 2018
[2]乡级治理现代化研究[D]. 范拥军.河北师范大学 2016
[3]“信仰关系”与民间权威的构成[D]. 彭尚青.华东师范大学 2015
[4]晋中传统村落信仰文化空间研究[D]. 白佩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5]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及作用机制研究[D]. 王瑞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2
[6]乡村文化的秩序转型与价值重建[D]. 赵霞.河北师范大学 2012
[7]明代以来河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1368-1949)[D]. 赵天改.复旦大学 2011
[8]豫东太昊陵庙会音乐文化研究[D]. 屠金梅.福建师范大学 2011
[9]新农村道德建设研究[D]. 刘丁鑫.首都师范大学 2011
[10]当代中国乡村文明建设研究[D]. 夏淼.兰州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河北省乡风文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韩永莲.河北师范大学 2018
[2]通神角色的个体叙事研究[D]. 汪林林.山东大学 2017
[3]新中国成立后乡风文明建设思想与实践研究[D]. 陈录琴.西华大学 2017
[4]淮阳太昊陵庙会文化传播研究[D]. 贾静文.河南大学 2017
[5]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D]. 范宗瑞.西华大学 2016
[6]广西三界神信仰的传说学研究[D]. 张兰芝.广西民族大学 2016
[7]苏南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D]. 齐倩.苏州大学 2016
[8]北方三省伏羲女娲题材汉画像石研究[D]. 辛也.河北师范大学 2016
[9]民间信仰在当前中国乡村治理中的功能研究[D]. 钱林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6
[10]淮阳太昊陵人祖庙会的生殖崇拜信仰[D]. 杨丹.浙江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041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404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