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公”与敬“神”——集体化时期一个村庄的新旧信仰支撑
发布时间:2021-09-22 23:22
集体化时期,作为传统文化形态的民间神灵崇拜遭到社会主义思想观念的挤压,两者之间由此形成一种张力。本文认为,历史以来"家、庙、戏"中附着积淀的颇具"迷信"伦理的民间信仰,并未随着集体主义的笼罩而烟消云散;其沉潜在浓厚的政治氛围里,不经意间对乡村公共生活秩序的建构、"公"的观念的培育以及队干部良好作风的养成,起了"阴阳"相济的作用。民间信仰何以蛰伏与默化,或曰,"社会主义"为何不能取而代之?对相关问题的梳理探讨,所触及的,不仅是乡村历史与村庄治理的多样性问题,也关乎中共文化改造的深层结构。
【文章来源】:史林.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5 页
【部分图文】:
苏寺村地理位置
本文编号:3404559
【文章来源】:史林.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5 页
【部分图文】:
苏寺村地理位置
本文编号:34045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404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