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刘智《天方性理》的回儒会通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4 10:02
  本文是对清初著名穆斯林学者、被称为中国伊斯兰教“四大译注家”之一的刘智所著《天方性理》中回儒会通问题展开的研究。本文运用文本诠释和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拟在阐明刘智如何在《天方性理》的译著过程中,既准确地转述自身的苏菲思想,又巧妙地融摄了当时作为主流文化的儒家理学,并藉此为伊斯兰教在中国寻求理解和认同。首先,本文考证了刘智的生卒年,进而分析了《天方性理》一书的文本构成,意在明确刘智的时代特征、学术背景和思想渊源,并对以往刘智和《天方性理》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在第二章里,本文通过对“真一”、“数一”、“体一”这三个核心概念的解读,阐释了刘智作品中真正要表达的伊斯兰教苏菲思想,而儒家理学的话语系统不过是作为载体的外壳。然后,通过比较周敦颐、朱熹、刘智对“无极而太极”这一理学命题的不同释读,表明刘智用苏菲思想对儒家学说的融摄,以及外来的伊斯兰教思想同中国固有传统文化的会通和互益问题。刘智的著作确为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新内容和新境界,实是在汉语语境下对“中国哲学”的问题作出了回应和补充。文章最后反思了被学界讨论已久的“以儒诠回”问题,并通过探讨刘智的思想和著作对“汉学派”和西道堂的影响而提出...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刘智和他的《天方性理》
    1.1 刘智的生卒年
    1.2 《天方性理》概述
    1.3 相关研究综述
第2章 刘智的苏菲思想
    2.1 真一论
    2.2 数一论
    2.3 体一论
第3章 刘智的融儒思想
    3.1 周敦颐的“无极而太极”
    3.2 朱熹的“无极而太极”
    3.3 刘智的“无极而太极”
第4章 反思“以儒诠回”
    4.1 “以儒诠回”的缘起
    4.2 “以儒诠回”的局限
    4.3 作为“汉学”的“回学”
第5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思想史不可或缺的一章:刘智及其心性理论[J]. 季芳桐,聂鑫.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2]刘智与朱熹人性论比较研究[J]. 马多勇.  回族研究. 2015(01)
[3]回族经堂教育中的“波斯四书”及其译本[J]. 孙智伟.  中国穆斯林. 2015(01)
[4]刘智《天方性理》的主旨及影响[J]. 季芳桐.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4)
[5]《研真经》认主思想探析[J]. 杨桂萍,Mahmoud Zahiri,孙智伟.  世界宗教研究. 2014(02)
[6]《天方性理》与《天方典礼》的内在关联——兼论刘智思想的核心观念[J]. 季芳桐.  宁夏社会科学. 2013(02)
[7]明清之际的“回儒学”何为可能?[J]. 阿里木·托和提.  宁夏社会科学. 2013(01)
[8]刘智《天方性理》采辑经书文献考[J]. 姚继德,王根明.  回族研究. 2012(04)
[9]读汉译《昭元秘诀》[J]. 金宜久.  世界宗教研究. 2012(04)
[10]论刘智思想中的“完人”观念[J]. 丁克家.  回族研究. 2012(03)



本文编号:34075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4075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7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