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正祀与民间信仰的“非遗”化:对民间信仰两种文化整合战略的比较

发布时间:2021-09-24 09:53
  中国在历史上曾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有影响的民间神灵列入正祀体系,对民间信仰进行整合,借此实现大传统对小传统的吸纳,实现文化的正统化和大传统的地方化。民国之后,民间信仰处于不受重视或抑制的状态。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些有影响的庙会祭典被列入其中。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民间信仰提供了新的合法化途径。与正祀体系不同的是,民间信仰的"非遗"化强调的是民间信仰的地方性和特异性。因此,民间信仰的"非遗"化战略在整合文化的同时,还表现出不容忽视的潜在的解构功能。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46(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 引言
二、 正祀对民间信仰的文化整合
    (一) 何为正祀?
    (二) 正祀何为?
    (三) 成为正祀的神灵之条件:“灵应”
    (四) “神的标准化”与“刻划标志”:正祀体系对民间信仰的文化整合机制
        1.“神的标准化”:实现文化的正统化和大传统的地方化过程
        2. “刻划标志”:意义的叠加与大传统的地方化
三、 民间信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 文化整合机制的断裂与民间信仰的污名化
    (二) 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 民间信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遇
    (四) 民间信仰“非遗”化的隐忧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时代的“正祀”?
    (一) 主观动机不同
    (二) 标准不同:从“灵验”到“遗产”
    (三) 赐封机制不同:从“封神”到“封庙会”
    (四) 效果不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非遗”的雾霾[J]. 岳永逸.  读书. 2016(03)
[2]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信仰研究[J]. 李向平,梁超.  河南社会科学. 2014(12)
[3]宋代封神制度考述[J]. 冯大北.  世界宗教研究. 2011(05)
[4]传统妈祖信仰中的民间叙事与官方叙事[J]. 张士闪.  齐鲁艺苑. 2007(06)
[5]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课题的民间信仰[J]. 高丙中.  江西社会科学. 2007(03)
[6]正统性、地方化与文化的创制──潮州民间神信仰的象征与历史意义[J]. 陈春声.  史学月刊. 2001(01)



本文编号:34075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4075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1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