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极端主义成因的研究进路述评
发布时间:2021-09-29 16:45
<正>一、问题的提出宗教极端主义作为一种严重威胁社会安全稳定的社会问题由来已久,但真正成为一个激烈而迫切、危及公民安全与国家核心利益的政治问题,则是近现代以来原教旨主义兴起以后的现象。受20世纪上半叶以来原教旨主义运动在全球范围兴起的影响,世界主流宗教大多经历了极端化发展过程,并在现实世界不同层次上的冲突、暴力甚至战乱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仅以伊斯兰极端主义为例,过去十多年来,以伊斯兰教名义组织实施的极端主义活动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均
【文章来源】:世界宗教研究.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2002-2018年间全球伊斯兰极端主义活动情况①
综上所述,现有相关研究主要从相对剥夺论、理性选择论、外部环境论和宗教决定论等四种代表性研究进路,探讨宗教极端主义产生的深层原因。为了对上述四种研究进路做出更准确的评析,本文引入建构主义代表人物亚历山大·温特提出的“物质主义—理念主义”、“整体主义—个体主义”两组二分法(57),描述四种研究进路的观点分布和研究特点。根据这两组二分法,可以得到一个四象限的分类矩阵(图2所示)。图2第1象限是外部环境论的研究进路,其特征是强调宏观、外部结构性因素对极端主义形成的决定性作用。这种研究进路虽然重视探讨诱发极端主义的国际、国家或次国家单元层次等宗教外部因素的作用,但却有意无意地忽视或省略一个重要事实,即外部环境因素对极端主义形成所发挥的作用,必须通过宗教内部因素的变化才能发挥作用,使得外部环境论既难以有力解释宗教极端主义发生的内在机理,也无法深刻揭示其形成过程中外部因素的重要作用,以及两者互动的微观机制。尽管如此,这种研究进路也存在一定的合理性,这不仅因为在当代极端主义形成的众多因素中,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体系与利益分配格局,是形成宗教极端主义的重要外部原因,这种因素一旦被极端主义者所利用,通过宗教或民族议题进行煽动或者组织实施,往往容易转化为暴力恐怖主义;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种研究进路将极端主义放到全球化进程中加以考察的做法,既突破了传统“内在”视域的局限,从国内形势和国际局势的总体性视角,为我们认识当下外部环境的复杂构成和持续变化与极端主义产生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突出体现了极端主义所具有的时代特征及其现实性导向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视“一带一路”视野下的宗教极端主义问题[J]. 金宜久. 世界宗教文化. 2019(02)
[2]伊斯兰极端主义的表现、根源和困境[J]. 田文林.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18(04)
[3]从“效忠与拒绝”理论探析当代伊斯兰极端主义产生的根源[J]. 李维建. 西亚非洲. 2018(03)
[4]伊斯兰极端主义与伊斯兰教关系辨析[J]. 张丽娟,马品彦. 新疆社会科学. 2017(05)
[5]新疆宗教极端主义之辨析——兼论宗教极端主义与民族分裂主义的关系[J]. 司律.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5)
[6]当代宗教极端主义简论[J]. 吴云贵. 世界宗教研究. 2017(02)
[7]极端主义组织与认同政治的建构[J]. 李捷.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7(04)
[8]宗教极端主义思想根源与“去极端化”领域国际合作[J]. 马丽蓉,李景然. 西亚非洲. 2016(03)
[9]中亚伊斯兰极端主义的由来及应对[J]. 苏畅. 现代国际关系. 2016(01)
[10]巴基斯坦极端主义的根源、特点及政府“去极端化”策略研究[J]. 张亚冰. 南亚研究. 2015(04)
本文编号:3414071
【文章来源】:世界宗教研究.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2002-2018年间全球伊斯兰极端主义活动情况①
综上所述,现有相关研究主要从相对剥夺论、理性选择论、外部环境论和宗教决定论等四种代表性研究进路,探讨宗教极端主义产生的深层原因。为了对上述四种研究进路做出更准确的评析,本文引入建构主义代表人物亚历山大·温特提出的“物质主义—理念主义”、“整体主义—个体主义”两组二分法(57),描述四种研究进路的观点分布和研究特点。根据这两组二分法,可以得到一个四象限的分类矩阵(图2所示)。图2第1象限是外部环境论的研究进路,其特征是强调宏观、外部结构性因素对极端主义形成的决定性作用。这种研究进路虽然重视探讨诱发极端主义的国际、国家或次国家单元层次等宗教外部因素的作用,但却有意无意地忽视或省略一个重要事实,即外部环境因素对极端主义形成所发挥的作用,必须通过宗教内部因素的变化才能发挥作用,使得外部环境论既难以有力解释宗教极端主义发生的内在机理,也无法深刻揭示其形成过程中外部因素的重要作用,以及两者互动的微观机制。尽管如此,这种研究进路也存在一定的合理性,这不仅因为在当代极端主义形成的众多因素中,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体系与利益分配格局,是形成宗教极端主义的重要外部原因,这种因素一旦被极端主义者所利用,通过宗教或民族议题进行煽动或者组织实施,往往容易转化为暴力恐怖主义;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种研究进路将极端主义放到全球化进程中加以考察的做法,既突破了传统“内在”视域的局限,从国内形势和国际局势的总体性视角,为我们认识当下外部环境的复杂构成和持续变化与极端主义产生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突出体现了极端主义所具有的时代特征及其现实性导向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视“一带一路”视野下的宗教极端主义问题[J]. 金宜久. 世界宗教文化. 2019(02)
[2]伊斯兰极端主义的表现、根源和困境[J]. 田文林.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18(04)
[3]从“效忠与拒绝”理论探析当代伊斯兰极端主义产生的根源[J]. 李维建. 西亚非洲. 2018(03)
[4]伊斯兰极端主义与伊斯兰教关系辨析[J]. 张丽娟,马品彦. 新疆社会科学. 2017(05)
[5]新疆宗教极端主义之辨析——兼论宗教极端主义与民族分裂主义的关系[J]. 司律.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5)
[6]当代宗教极端主义简论[J]. 吴云贵. 世界宗教研究. 2017(02)
[7]极端主义组织与认同政治的建构[J]. 李捷.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7(04)
[8]宗教极端主义思想根源与“去极端化”领域国际合作[J]. 马丽蓉,李景然. 西亚非洲. 2016(03)
[9]中亚伊斯兰极端主义的由来及应对[J]. 苏畅. 现代国际关系. 2016(01)
[10]巴基斯坦极端主义的根源、特点及政府“去极端化”策略研究[J]. 张亚冰. 南亚研究. 2015(04)
本文编号:34140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414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