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生活化”与“生活宗教化”
发布时间:2017-05-02 19:05
本文关键词:“宗教生活化”与“生活宗教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任何一种宗教都是植根于现实生活,满足人们的现实需要而存在的,古代犹太教(包括“圣经犹太教”和“塔木德”时期的“拉比犹太教”)和禅宗(主要指“南宗禅”)便是两个注重现实生活实践,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典型。古代犹太教把自身完全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演化为犹太人独特的生活方式,让人们在遵行上帝的律法中生活,在生活中践履宗教,从而将生活与宗教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禅宗强调反观自性,修得一种“无心”,并将这种“无心”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把日常生活当作修行的道场,让人们以一颗“平常心”安于“当下”本真的生活,在自然无为中求得自身的解脱,同样也体现了“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的特点,从而将生活与修行融贯为一。但是,古代犹太教和禅宗在处理与生活关系的过程中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可以说走了两个完全相反的路径,通向了两个不同的宗教归宿。本文主要从古代犹太教和禅宗与生活相结合的理论基础、与生活相结合的方式以及所追求的宗教归宿等三个方面对两者作了比较。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挖掘和对比古代犹太教和禅宗各自与生活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古代犹太教之所以将宗教与犹太人的生活紧密相连乃是基于其独特的“上帝”观念,即古代犹太教有一个神性的基础,唯一的至上神“上帝”是犹太人信仰和生活的源泉,而犹太人和上帝特殊又亲密的关系更将犹太人的生存与他们的信仰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而对主张“心性论”的禅宗来说,根本不存在一个神性的基础。虽然它教导信徒追求“解脱成佛”,但这里的“佛”不是像上帝那样的至上神,,而是一种内心的自觉,一种主观的意识。“成佛”就是“识心见性”。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与其说禅宗是一种宗教,不如说它是一种哲学,一种人生哲学。 但是,不管是设立一个外在的至上神“上帝”,还是强调人的“内心自觉”,古代犹太教和禅宗都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奠定了与生活相结合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是通过对比古代犹太教和禅宗对待信仰对象、经教戒律和礼仪形式
【关键词】:古代犹太教 禅宗 宗教生活化 生活宗教化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B91
【目录】:
- 中文摘要6-9
- ABSTRACT9-12
- 前言12-17
- 一、与生活相结合的理论基础17-23
- (一) 犹太教的“上帝”观念17-19
- (二) 禅宗的“内心自觉”19-21
- (三) 古代犹太教和禅宗与生活相结合的理论基础之比较21-23
- 二、与生活相结合的方式23-44
- (一) 对待信仰对象、经教戒律和礼仪形式的态度23-30
- 1、犹太教:“冥想圣命”,谨遵律法23-27
- 2、禅宗:不惧权威、不奉经典、不要戒律、不拘规范27-30
- (二)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30-38
- 1、犹太教:效仿上帝,“与上帝同行”30-34
- 2、禅宗:“平常心是道”34-38
- (三) 古代犹太教和禅宗与生活相结合的方式之比较38-44
- 三、各具特色的宗教归宿44-59
- (一) 民族的历史责任感与个人的精神解脱44-49
- 1、犹太教:民族的历史责任感44-47
- 2、禅宗:个人的精神解脱47-49
- (二) 生活的“有意义”和生活的“有意思”49-55
- 1、犹太教:神圣而崇高的宗教归宿49-52
- 2、禅宗:“随顺万物任逍遥”的禅境52-55
- (三) 古代犹太教和禅宗所追求的宗教归宿之比较55-59
- 四、结论与启示59-61
- 主要参考书目61-63
- 后记63-65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65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宇恒伟;;略论中国佛教的世俗化与“人间佛教”[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黄盛华;信仰缺失:世纪之交无法挥去的一种迷茫[J];求是学刊;1993年02期
3 梁海虹;刘铭;;试论生活禅对当代心理生活的影响[J];唐都学刊;2006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樊旭琴;生活禅理念及其当代实践[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宗教生活化”与“生活宗教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15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41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