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闲中兴天台之研究
本文关键词:谛闲中兴天台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谛闲中兴天台是在中国近现代之交的清末民初发生的,此时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思想分化,而且深受帝国主义文化的入侵,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当时的天台宗因长期以来受中国封建社会之熏陶,其寺庙经济、文化等无不以带有封建化的性格,久而久之,积习成疾。又因中国近代特殊的社会环境之影响,其积弊表现突出,因此急需良药医治,谛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时代之需而振兴天台的。 在中兴天台的过程中,谛闲注重对佛学理念的阐发以及在社会实践层面的求真务实。在佛学理念上,因受中国佛学真常唯心论以及《大乘起信论》思想之影响,谛闲积极维护天台佛学性具之旨,并以二重体用关系解释了天台性具佛性论的合理性。并主张天台判教学说与圆融诸宗相协调的思想,从而形成了谛闲中兴天台的一个基本经验,判教即圆融。此外,他的止观思想中较重视第六识的作用,把第六识看作修止观而达实相之关键。又因《楞严经》在中国近代佛学中影响甚大,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以及该经在佛教理论与修行层面的突出贡献,,深得各宗的重视,也赢得了各宗高僧大德的喜爱和关注,所以谛闲把《楞严经》作为会通天台与他宗的重要经典。在兵荒马乱的清末民初,谛闲尤为重视台宗与净土之融通,从而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天台净土观,并极力宣扬以治心达到治乱世之目的。在社会实践上,谛闲创建弘法道场,将观宗讲寺作为弘扬天台佛学的根据地,一生中讲经弘法利乐众生,兴办教育,培育出的僧俗弟子上万之余,其中有名者数不胜数,弟子中高僧辈出,如弘法东北的释P虚、弘法江南的释宝静等,在家者如《中国佛教史》作者蒋维乔、上海佛学书局总编辑范古农等。又因近代居士佛学的兴盛等原因,谛闲联络居士以中兴天台。在这些社会实践的过程之中,谛闲始终坚持了把天台思想贯彻在他宗思想之中,并不持门户之见,他的佛学思想便蕴含在他的社会实践之中。经过谛闲及其弟子们之努力,以使天台中兴,从而谛闲也取得了“中兴天台之祖”的美誉。 谛闲中兴天台与天台文化的弘扬是同步的历史过程,谛闲围绕着因果报应理论展开了一系列的中兴天台的活动,并且对天台哲学的阐发也是不遗余力的。在他的影响下,其弟子们也积极参与到天台中兴的事业中来,从而扩大了天台宗的海外影响。此番之努力,不仅继承了传统佛学的优良传统,而且在修行上表现为从止观法门向净土念佛法门倾斜,从而加速了中国佛教净土化、世俗化的步伐。 从谛闲中兴天台的过程中,彰显出了一些值得借鉴之经验,即应顺应时代;既要坚持自家之旨,也要借鉴他山之石;既要注重理念,也要注重实践。但是,谛闲中兴天台因强调自宗天台与他宗思想会通,又不存门户之见,致使天台宗佛学理论笼统含混,很难显示出天台之优势。又因天台宗人主张净土念佛,而致使天台学理阐发力微,这些都是值得再度思考的。
【关键词】:天台宗 谛闲 佛学理念 社会实践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94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4
- 一 本选题的研究对象、范围和意义10-11
- 二 与本选题相关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1-12
- 三 本选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目标12-14
- 第一章 谛闲中兴天台的动机与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14-26
- 一 谛闲所处时代的天台宗发展背景14-22
- (一)社会转型与新型价值观的产生14-15
- (二)转型期间天台宗面临的困境15-22
- 二 天台宗出路的探求22-26
- (一)谛闲在中兴天台中的地位22-23
- (二)其他人士对中兴天台的努力23-26
- 第二章 谛闲中兴天台的佛学理念26-56
- 一 教宗天台的佛学意蕴26-38
- (一)谛闲的天台心性解脱论思想特色26-34
- (二)判教即圆融34-38
- 二 开演楞严的台他会通38-41
- (一)楞严经评述38-39
- (二)楞严经是谛闲会通天台与他宗之枢纽39-41
- 三 行归弥陀的台净合流41-51
- (一)天台宗与净土宗的关联41-42
- (二)谛闲的天台净土观42-51
- 四 佛化救世的台宗精神51-56
- (一)天台佛学的入世精神51-52
- (二)谛闲对“治世与治心”的彰显52-56
- 第三章 谛闲中兴天台的社会实践56-70
- 一 创建道场宗风天台56-59
- (一)创建道场之缘由56-58
- (二)观宗讲寺的创建58-59
- 二 弘法布教自利利他59-63
- (一)弘法布教之缘由59-60
- (二)著述与讲经60-63
- 三 兴办教育培育僧才63-65
- (一)创建弘法学社63-64
- (二)培育僧才64-65
- 四 联络居士中兴天台65-70
- (一)谛闲所处时代居士佛教的发展概述65-66
- (二)谛闲中兴天台与居士佛教的关系66-70
- 第四章 谛闲中兴天台的意义与影响70-84
- 一 弘扬了天台文化70-76
- (一)谛闲对天台文化的弘扬70-71
- (二)谛闲弟子对天台文化的弘扬71-76
- 二 扩大了天台宗的海外影响76-78
- (一)与日美佛教界的交往76-77
- (二)与东南亚佛教界的交往77-78
- 三 确保了佛教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78-84
- (一)对佛教传统文化的继承78-80
- (二)对佛教传统文化的发展80-84
- 结语84-86
- 参考文献86-88
- 后记88-9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90-9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三毛;;哑奴[J];中国校园文学;2011年11期
2 王秋声;;孤独感[J];男生女生(银版);2011年08期
3 三毛;;哑奴[J];青年博览;2011年15期
4 马碧静;;废墟·记忆[J];大理文化;2011年08期
5 七帆;;天涯咫尺间[J];男生女生(银版);2005年10期
6 郑枫;;抽屉里的龟先生[短篇小说][J];青年文学;2011年17期
7 姜南;岳书馨;;杀人猫[J];今古传奇(故事月末);2011年07期
8 彭彭;;爱在西元年 第七章 巨蛛[J];男生女生(金版);2005年07期
9 ;后弦《九公主》之绝密档案[J];男生女生(银版);2006年09期
10 陈剑冰;;秋日山居图[J];作品;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强;赵资奎;汪筱林;张蜀康;;巨型长形蛋的研究[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冯巧英;;净土宗形成探源[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叶语;;试论姚广孝在“靖难之役”中的作用[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风俗史研究[C];2007年
4 耿建尉;;中国禅宗的真正创始人——慧能[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5 韩关根;余镭;;浙江省部分县市主要食品中多氯联苯含量监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6 徐达会;;龙楼凤阙不肯住 飞腾直欲天台去——徐霞客与台州[A];徐霞客研究(第20辑)[C];2010年
7 苑鹤;林二培;朱波;俞巧仙;斯金平;;铁皮石斛人工栽培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中村修也;关剑平;;战国武士与茶道和佛教[A];禅茶:历史与现实[C];2009年
9 王衍彬;刘本同;于金慧;钱华;;天台乌药内生菌的分离培养与分子鉴定[A];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必裕 庞淑娇 孔小勇;天台警民合力解救被洪水围困群众[N];台州日报;2010年
2 高山杉;《天台法数》中的相宗名相[N];东方早报;2011年
3 记者 丁必裕 通讯员 朱浩;天台“土货”亮相西子湖畔[N];台州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陈巍 丁必裕;天台中学党组织——薪火相传八十载[N];台州日报;2011年
5 丁必裕 刘龙飞;村邮站全覆盖建设昨在天台启动[N];台州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许渊;天台首创“留守乐园”关爱模式[N];台州日报;2011年
7 通讯员 徐有波 记者 徐平;天台:“联姻”北大拓宽企业发展空间[N];台州日报;2011年
8 记者 丁必裕 通讯员 许指霞;天台农业局长土地里种出“自己”[N];台州日报;2011年
9 戴卫表;天台老街发现“税务庙”[N];浙江日报;2011年
10 市政协办公室 梁立新;设立旅游日后天台旅游往何处去[N];台州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艳秋;天台智榃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征宇;昙鸾净土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陈铮;身份的认定—六朝画家与道教[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4 汪志强;印度佛教净土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丁国旗;中国隐逸文学之日本接受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傅志前;从山水到园林—谢灵运山水园林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刘红梅;莲池大师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8 [k瑞qV(懰壓泰);天台智者《壚心娭》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9 释见辟(冯心慧);华藏世界:华严学的净土信仰[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10 陈文龙;王契真《上清灵宝大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勇琦;谛闲中兴天台之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2 郭小翠;昙鸾净土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杨波;论净土思想在龟兹的流传[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智勇;匛益智旭融会思想之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5 李t
本文编号:3415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41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