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基督教传教士与山东现代教育体系的初步建立

发布时间:2017-05-03 00:00

  本文关键词:基督教传教士与山东现代教育体系的初步建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鸦片战争以后,山东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迎来了由传统到现代的社会转型。很长一段时间内,山东的教育一直延续传统,难以适应近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考诸史实,我们可以发现早在中国政府大规模的教育改革之前,山东就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一个现代教育体系。这一体系的创建者就是近代西方来华新教传教士。 19世纪是“新教扩张的世纪”,众多基督教差会纷纷开始走向海外传教。中国作为一个庞大的异教国家成为了基督教传教士的一个目标。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通过各种手段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正是这些不平等条约为传教士的公开活动提供了保障。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开放登州(后改为烟台)为通商口岸,新教传教士开始涌入山东。传教士抵达山东后,迅速展开了传教活动。在工作中,他们将开展教育事业作为传教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基督教教育事业逐渐在山东范围内蓬勃发展起来。 纵观晚清山东基督教教育五十年,基督教教育体系经过了筚路蓝缕的开创期,脚踏实地的发展期和最终蓬勃发展的巩固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不论传教士办学是为了践行基督救世的理念还是处于传播宗教的需要,晚清时期他们的确先于中国政府在山东大地上初步建立起了现代教育体系,这是毋庸否认也无法否认的事实。 虽然如此,作为外来者,传教士开创的基督教教育体系实际上始终游离于山东主体教育之外。它只是一个局部的,具有示范性的、宗教性的教育体系,并不能主导山东主体教育的发展方向。只有中国政府主导的教育改革才能最终引领山东教育由传统走向现代。 庚子之难以后,清政府痛定思痛,决心变法,大力推行新政。山东在新政中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加速迈向近代化,作为救国途径和时代要求的新式教育正是在传统社会向现代化转型这一背景下,迎来了现代化的起点。 1901年9月,清政府谕令各省广设大、中、小学堂及蒙养学堂,全面启动教育改革。在改革中山东当局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大力发展新式教育,在清末十年间初步建立了从蒙养学堂到大学堂,包含专门教育、实业教育、社会教育等诸多门类的现代教育体系。 在清末十年山东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中,基督教教育体系虽然不能对官方主导的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但由传教士们先行建立的现代教育体系以及这一体系培养的学生,在清末民初中国教育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中,无疑发挥了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传教士 山东 教会学校 基督教教育 现代教育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527;B979
【目录】:
  • 中文摘要7-9
  • Abstract9-11
  • 绪论11-26
  • 一、 选题意义11-12
  • (一) 理论意义11
  • (二) 学术价值11-12
  • (三) 现实作用12
  • 二、 学术史综述12-22
  • (一) 史料搜集与整理12-14
  • (二) 研究综述14-22
  • 三、 学术考量点22-23
  • (一) 学术考量重点22
  • (二) 学术探讨难点22-23
  • (三) 学术创新点23
  • 四、 相关界定23-26
  • (一) 时间界定23-24
  • (二) 空间界定24
  • (三) 概念界定24-26
  • 一、 传教士大规模入华背景及基督教在山东的广泛传播26-40
  • (一) 近代传教士大规模来华背景26-33
  • 1.近代以前基督教入华及传播概况26-30
  • 2.海外宣教的兴起30-31
  • 3.传教士进入山东31-33
  • (二) 基督教在山东的传播情况33-40
  • 1.各差会进入山东的时间与路径33-35
  • 2.各差会在山东的分布情况35-37
  • 3.传教方式37-40
  • 二、 中国社会转型与山东新式教育萌芽40-50
  • (一) 近代社会转型40-42
  • 1.传统到现代40-41
  • 2.近代山东的转型特点41-42
  • (二) 科举制下的传统教育42-45
  • 1.清朝的学校制度42-44
  • 2.科举制的危机44-45
  • (三) 新式教育的萌芽45-50
  • 1.洋务学堂46-48
  • 2.维新教育48-50
  • 三、 传教士先于国人在山东创立现代学校教育体系50-107
  • (一) 发展概况50-97
  • 1.拓荒期(1862-1876)50-62
  • 2.初步发展期(1877-1900)62-87
  • 3.巩固发展期(1901-1911)87-97
  • (二) 预期与结果97-107
  • 1.传教士关于教育目的的自我解说97-99
  • 2.基督教教育产生的结果99-107
  • 四、 传教士学校教育体系与山东现代教育体系建设之关系107-127
  • (一) 山东教育现代化的真正起点107-116
  • 1.社会发展的需要107-108
  • 2.士民风习的转变108-110
  • 3.政府政策的转变:废科举、兴学堂110-113
  • 4.山东的实施情况113-116
  • (二) 传教士与山东大学堂116-120
  • 1.山东大学堂的开办116-118
  • 2.赫士与山东大学堂118-120
  • (三) 基督教教育与山东教育现代化120-127
  • 1.教会学校的示范作用120-122
  • 2.教会学校为国人自办新式学堂提供师资122-125
  • 3.教会学校的教材为新式学堂所采用125-127
  • 五、 结论127-129
  • 参考文献129-14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43-144
  • 后记144-1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伦信;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与基督教教育策略的调整[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年04期

2 胡卫清;近代来华传教士与中国教育改革[J];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3 胡卫清!博士副教授;近代中国基督教教育评价新论[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4 王立新;“文化侵略”与“文化帝国主义”:美国传教士在华活动两种评价范式辨析[J];历史研究;2002年03期

5 辛俊玲;近代烟台教会学校述论[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陶飞亚;“文化侵略”源流考[J];文史哲;2003年05期

7 王海鹏,刘金凤;传教士与近代山东的不缠足活动[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5年02期

8 李鹏程;齐鲁大学办学模式考析[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吴洪成;近代中国教会中学课程初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年02期

10 刘再生;;我国近代早期的“学堂”与“乐歌”——登州《文会馆志》和“文会馆唱歌选抄”之史料初探[J];音乐研究;2006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卢运山;从广文中学看美国教会学校在潍坊的历史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赵海涛;美国在烟台的传教事业[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邓云;来华传教士与近代烟台社会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基督教传教士与山东现代教育体系的初步建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19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419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1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