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勒“良心”学说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3 04:06
本文关键词:巴特勒“良心”学说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18世纪英国宗教伦理学家巴特勒对良心问题展开了细致而微的研究,本文主要分成四个部分介绍巴特勒的良心学说。第一章介绍西方语境下“良心”一词的演变,区分道德哲学语言中的良心和日常语言中的良心。正文主体部分分别阐述该学说的产生,内容和所产生的影响。 巴特勒的良心学说是在驳斥霍布斯的人性利己论和快乐主义的心理快乐论的背景下形成的,该学说系统地论证了良心的地位、功用及违背。自巴特勒以后,“良心”一词具有了作为普遍道德规范的含义。 巴特勒良心学说的逻辑结构是这样的:他从分析人的本性入手,将人的本性看成是一个综合整体的系统,且将之分成三个层次。依次为各种激情、欲望和冲动力,自爱和仁爱,良心。良心居于人性结构的最高层,且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良心原则帮助人们辨别外在的行为,它通过给出一种判断来定义和宣布行为的正确与否、善恶、公正和不公正。如果人的行为与社会普遍规则不符,那么良心原则则会给道德行为人以一种更高和更有效的预示,使之做出再一次的判断,即良心使得人给自身立法。良心在人性的两个方面自我善和公共善之间起着调和作用。但是,由于良心所拥有的自然权威和实际力量之间存在偏差,因此,在人们行为时也会时常出现违背良心的情形。 巴特勒的良心学说是18世纪英国道德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将“良心”语词从宗教术语中重新拉回至哲学领域,奠定了近代良心的概念。虽然他的学说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缺陷,但无可置疑他的论证方式和逻辑结构都能引起我们的思考。
【关键词】:巴特勒 良心 人性 自爱 仁爱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91;B82-06
【目录】:
- 论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引言9-11
- 第一章 “良心”语词概述11-14
- 第二章 巴特勒“良心”学说的产生14-19
- 第一节 巴特勒的生平和所处的社会背景14-16
- 第二节 “良心”学说产生的理论背景16-19
- 第三章 巴特勒“良心”学说的内容19-37
- 第一节 巴特勒良心学说的基础——作为整体系统的人性观20-27
- 第二节 良心原则在人行为时所处的地位27-31
- 第三节 良心的功用31-35
- 第四节 良心的违背35-37
- 第四章 巴特勒“良心”学说的影响37-43
- 第一节 对后世伦理学产生的影响37-41
- 第二节 巴特勒“良心”学说存在的不足41-43
- 结束语43-45
- 参考文献45-47
- 后记47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婵;高中生良心模型的初步建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2 彭瑶;大学生良心模型的初步建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巴特勒“良心”学说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22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42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