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宗教批判与共产主义信仰的确立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的宗教批判与共产主义信仰的确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并不是以批判宗教本身为最终目的,因为,在马克思看来,对宗教的批判是对现实批判的前提和出发点。马克思的宗教批判,是对前人宗教批判的继承与超越。其继承性体现在继承了以前思想家对人的主体性的强调,继承了对人的解放的关注和谋划;其超越性体现在通过对现实的批判来完成宗教批判,进而提出了真正的人类解放;换句话说,马克思的宗教批判继承了对意识异化的本质,批判了现实世界的异化、劳动的异化、人的异化,从而建立了唯物史观。马克思的宗教批判思想从人的现实生存处境和现实生活出发,以人的解放为目的,预设了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的确立,才是马克思宗教批判的最终完成。
【关键词】:宗教 人类解放 共产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A811.6;B9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前言7-14
- 第一节 、论文选题意义7-8
- 第二节 、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8-14
- 一、 对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的研究8-11
- 二、 对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的研究11-14
- 第一章 马克思宗教批判的思想渊源14-19
- 第一节 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日益高涨的宗教批判14-16
- 一、 泛神论对宗教的批判15
- 二、 自然神论对宗教的批判15-16
- 三、 法国哲学无神论对宗教的批判16
- 第二节 德国古典哲学对宗教的批判16-19
- 一、 康德哲学对宗教的批判与维护17-18
- 二、 黑格尔哲学对宗教的批判18-19
- 第二章 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的发展历程和维度19-38
- 第一节 马克思从宗教神学观到青年黑格尔主义的理性无神论19-23
- 一、 少年时期的马克思的宗教情怀19-21
- 二、 马克思理性无神论的形成21-23
- 第二节 马克思人本主义的宗教批判23-29
- 一、 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对宗教的批判24-27
- 二、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对宗教的批判27-29
- 第三节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角度对宗教的批判29-33
- 第四节 、马克思立足于唯物史观的宗教批判33-38
- 一、 马克思在《费尔巴哈提纲》中对宗教的批判33-35
- 二、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宗教的批判35-38
- 第三章 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与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互动38-46
- 第一节 马克思的宗教批判对唯物主义史观确立的意义38-42
- 第二节 共产主义的哲学境界对宗教批判的升华42-46
- 一、 共产主义制度维度对宗教批判所具有的否定性的升华42-43
- 二、 共产主义形而上学维度对宗教批判的开放性升华43-44
- 三、 共产主义的实践维度对宗教批判的现实升华44-46
- 第四章 从马克思宗教批判的视角透视共产主义的当代意义46-54
- 第一节 尊重人的价值——以人的本质和价值替代神的地位46-49
- 第二节 关注现实的生活——以解放代替救赎49-51
- 第三节 追求人类的幸福——以生成的共产主义代替彼岸世界51-54
- 结论54-55
- 参考文献55-58
- 致谢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文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私有财产概念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07期
2 郭佳;;关于马克思异化劳动的几点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3 李娟;;马克思法制观与人类解放[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王艳华;;马克思与鲍德里亚:两种现代性社会批判理论的差异与关联[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朱立元;;马克思初步形成唯物史观的关节点——重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札记[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6期
6 彭五堂;;论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萌发[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08期
7 王胜利;刘芳;;寻求人类解放的途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解读[J];大家;2011年15期
8 袁杰;;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的深度解析[J];前沿;2011年15期
9 郭妍;;马克思对葛兰西实践哲学的影响[J];学理论;2011年24期
10 张家飞;;马克思解放哲学对人权主体性的批判与建构[J];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熙国;;马克思早期著作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克洲;;马克思和凯恩斯:经济学比较(一)比较的基础[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3 欧阳谦;;德里达的“咏叹调”与马克思的精神遗产[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4 刘明艳;;马克思问题意识与个人真正自由追寻场域的转变——兼与张一兵先生商榷[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5 何小勇;;论异化概念在马克思思想进程中的逻辑转换[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6 靳辉明;;从“千年马克思”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7 大卫·麦克莱伦;张双利;;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的今昔[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8 张燕玲;;从“抽象劳动”的人到“感性实践”活动的人——析马克思《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对黑格尔的批判[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9 李韬;;马克思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关系问题初探[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
10 周树智;;异化劳动论是马克思哲学诞生的重大标志——兼评黄楠森先生对马克思异化劳动论的否定[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锦芳 北京大学哲学系;马克思思想起源中的宗教因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仰海峰 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学科整合中推进对马克思思想的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北京大学哲学系 仰海峰;马克思思想研究的总体性原则[N];光明日报;2011年
4 南方周末记者 袁蕾 夏辰;回望马克思[N];南方周末;2011年
5 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 张秀琴;马克思思想的全球传播与接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诺曼·莱文 美国著名马克思学家 菲尼克斯国际政策研究所执行主任 北京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 赵玉兰 译;马克思阐释史的九个阶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张秀琴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特里尔·卡弗:马克思的后现代形象及其评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马塞洛·马斯托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译 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 张秀琴 魏天舒;马克思思想在意大利的传播与接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王凤才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重新发现马克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刘文旋;马克思思想的当代性[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志红;马克思的正义观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钟志东;马克思的文化批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华侨大学;2011年
3 刘芳;以人为本的共产主义[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正义;诗意的延续:从浪漫主义到共产主义[D];山东大学;2010年
5 余刚;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及其演变[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6 熊进;论马克思的时间概念[D];武汉大学;2010年
7 管晓刚;马克思技术实践论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8 郭强;论马克思“社会—国家”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9 方锡良;马克思自然观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马建青;异化理论与马克思思想的历史目的之维[D];黑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希琴;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形成与嬗变[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维;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陶姥
本文编号:3423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42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