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鹘文《十方平安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3 16:06
本文关键词:回鹘文《十方平安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回鹘,也称为回纥。回纥是初唐、盛唐时期的汉语音译,而后回纥人在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年)要求更名为“回鹘”,取其意有“鹘隼”般的勇猛。回鹘是维吾尔族及裕固族等族的宗源。回鹘文是来源于粟特文的一种音素文字,主要流行于8-15世纪。因回鹘人曾广泛地使用过这种文字,所以一般统称为回鹘文。它在使用过程中曾对周围其他民族文字有过很大影响。现存回鹘文文献大多属于佛教经典文献。佛教曾是回鹘人历史上信仰过的主要宗教。早在西迁以前,佛教就可能已经传入回鹘。西迁以后,回鹘人大兴佛教,并受到印度佛教、中亚佛教和中原佛教的东西文化影响,形成了长达五六百年之久的回鹘佛教文化,用回鹘文翻译了大量的佛经。从目前发现的回鹘文佛教文献来看,既有大乘佛典,也有小乘佛经和秘宗文献,《大藏经》中的经、论两部分的主要著作大都被译成了回鹘文。回鹘文《十方平安经》就是众多回鹘文佛经中的一部。回鹘文《十方平安经》为20世纪初科洛特科夫(N.N.Krotkov)于乌鲁木齐所得,藏圣彼得堡。现存残叶43叶,每叶面积为13×14.8厘米,双面书写,每面有文字8行。回鹘文题作Disastvustik,不见于汉文大藏经。收入了一些为人熟知的故事,即佛同商人提谓(Trapusa)和波利(Bhallika)相会的故事。该文献由拉德洛夫于1910年刊布,用满文字体重新排版,对其进行了俄文的转写并用德文做了翻译。至今尚没有汉文的对译及翻译,本文将在拉德洛夫刊布的版本基础上进行拉丁字母换写、转写及汉文对译、意译及注释。出土的译自汉文的回鹘佛经基本上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解读,但译自藏文的回鹘佛经除了国外的相关解读和研究外,国内方面却不是很多。通过对回鹘文《十方平安经》的换写、转写、汉文对译、意译及注释,也许可以为回鹘文藏传佛教研究提供资料,对回鹘文和藏传佛教研究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回鹘文 十方平安经 佛教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946.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绪论8-13
-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意义8-9
- 一、选题缘起8-9
- 二、选题意义9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概况9-11
- 一、国外研究概况10
- 二、国内研究概况10-11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11
- 一、研究内容11
- 二、研究方法11
- 第四节 研究的困难和解决方法11-13
- 第一部分 回鹘文《十方平安经》换写、转写及对译13-69
- 第二部分 回鹘文《十方平安经》意译69-75
- 第三部分 回鹘文《十方平安经》注释75-90
- 参考文献90-92
- 附录92-94
- 后记9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红梅;回鹘文藏传密宗文献《转轮王曼陀罗》第二十至三十页译释[J];敦煌学辑刊;2000年01期
2 张铁山;;我国回鹘文及其文献研究概述[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3 耿世民;;佛教在古代新疆和突厥、回鹘人中的传播[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年02期
4 耿世民;敦煌出土回鹘文献介绍[J];语言与翻译;1989年02期
5 耿世民;敦煌出土回鹘文献介绍(续)[J];语言与翻译;1989年03期
6 张铁山;;回鹘文及其文献[J];文史知识;2008年12期
本文关键词:回鹘文《十方平安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32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43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