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格尔世俗化理论探析
本文关键词:贝格尔世俗化理论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世俗化被认为是宗教社会学里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彼得·贝格尔是当代著名的宗教社会学家,本文以贝格尔的主要著作《神圣的帷幕》为依据,探讨贝格尔的世俗化理论。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引言部分着重指出论题的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正文共四个部分: 第一章,世俗化问题概述,阐述了世俗化的含义及其发展历程。 第二章,贝格尔的早期世俗化理论,介绍了贝格尔对世俗化含义的理解,分析了世俗化的原因,探讨了世俗化的类型和表现形式。 第三章,世俗化与宗教前景,分析了世俗化对宗教的影响及贝格尔对世俗化与宗教前景的看法。 第四章,贝格尔早期世俗化理论引起的思考,进一步分析了贝格尔早期世俗化理论的独创性和局限性,对他晚年的“去世俗化”理论作出剖析。 结论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世俗化是宗教发展的一个规律,但并不存在一成不变的宗教性,对世俗化理论的探讨,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推动学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宗教,并以正确的方法得出结论。
【关键词】:宗教 世俗化 去世俗化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9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9
- 第一章 世俗化问题概述9-14
- 第一节 关于世俗化的含义9-12
- 第二节 宗教世俗化的发展历程12-14
- 第二章 贝格尔的早期世俗化理论14-22
- 第一节 贝格尔对世俗化含义的理解14-15
- 第二节 贝格尔对世俗化的探源15-19
- 第三节 贝格尔对世俗化类型和表现形式的探讨19-22
- 第三章 世俗化与宗教的前景22-27
- 第一节 世俗化对宗教的影响22-23
- 第二节 贝格尔对世俗化与宗教前景的看法23-27
- 第四章 贝格尔早期世俗化理论引起的思考27-36
- 第一节 贝格尔早期世俗化理论的独创性和局限性27-28
- 第二节 批判世俗化理论28-36
- 结语36-37
- 致谢37-38
- 参考文献38-40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达尔文——19世纪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A];中国公园协会2009年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美商涉嫌敲政府竹杠[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高师宁;苦难与意义[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本报驻德国记者 刘华新;德国防长身陷“抄袭门”[N];人民日报;2011年
4 记者 王君平;华建敏会见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N];人民日报;2011年
5 任元俊;集束炸弹公约生效[N];中国国防报;2010年
6 白桦;美媒:俄军提高远东战力剑指中国[N];国防时报;2011年
7 Mining Journal 王宏峰 编译;矿业仍面临企业社会责任挑战[N];中国矿业报;2011年
8 本报专稿 海燕;“冰淇淋天使”变身冷艳杀手[N];世界报;2011年
9 高师宁;托马斯·鲁克曼:“无形宗教”日益凸显[N];中国民族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绍勋;查尔斯·泰勒与世俗化理论[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美风;彼得·贝格尔世俗化理论转向之探讨[D];南京大学;2011年
2 吴帅;贝格尔宗教社会学述评[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高红莹;宗教世俗化与市场化理论之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4 蒋叶俊;西方宗教世俗化新旧范式更替及启示[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厉承承;当代中国宗教世俗化的探讨[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6 何亮亮;试析宗教对技术的积极作用[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7 夏菲;制度法学对法律实证主义的批判性修正[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宁宁一;新疆伊斯兰教世俗化问题探究[D];华侨大学;2011年
9 许晓燕;论加尔文主义之“呼召”[D];华侨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贝格尔世俗化理论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38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43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