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印度佛教中“无作意”的三种定义及其延伸理解

发布时间:2021-10-22 03:50
  印度佛教中关于"无作意"的定义和理解,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无作意的定义为不使心警觉发动且不引心趋向所缘境,并将此作为一种修持方法。这种定义依据法相学而来,在印度佛教的论著中最为常见。第二种无作意的定义为无二取并指向无二取之智慧,这种定义并不常见,由印度密修瑜伽士依据自身所学所修而阐发,其解读已完全不同于第一种。第三种无作意的定义是作意即无生,从胜义谛的层面说中无作意,大乘佛经中也直接点明此种解释,有确凿之根据。 

【文章来源】:宗教学研究.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作为无使心警觉之修行方法的无作意
二、作为无二取并指向无分别智的无作意
三、作为作意之本性即无生性的无作意
四、小 结



本文编号:34503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4503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7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