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与道教人生哲学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6 15:17
本文关键词:中国佛教与道教人生哲学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佛教在这里是特指汉化佛教,即汉传佛教(以下简称佛教)。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为了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佛教与道教的人生哲学,文章首先探讨佛教与道教的中国根,发现佛教与道教都从中国文化这块肥沃的土壤里吸取了人生哲学的营养成分,如佛教、道教根植于鬼神观念的生死观,清静无为的处世观,修身齐家的道德修养,提倡孝道的伦理观等。然而,佛教与道教毕竟是两大不同的体系,要进一步深入把握两者的人生哲学,还应比较其人生哲学的同和异,因此文章比较了两者的生命价值观,人类价值观,人与人之间交往价值观,理想价值,并粗步分析了原因。文明的宗教其人生哲学能给人们更好的指导,佛教、道教的“去执”、“顺其自然”对现代人的生活态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平等、有距离、平淡交往对现代人的交往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诸恶莫作、诸善奉行对于规范现代伦理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节制欲望的价值观对现代社会生活更是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坦然、豁达的精神能提高现代人的精神境界。
【关键词】:中国佛教 道教 人生哲学 比较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948;B958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绪论10-15
- 一、人生哲学与佛教、道教人生哲学的概念10
- 二、佛教、道教人生哲学比较研究现状与意义10-12
- (一) 佛教、道教人生哲学比较研究现状10-11
- (二) 佛教、道教人生哲学比较研究的意义11-12
- 三、选题的缘由12-13
- 四、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13-14
- 五、拟采取的研究方法14-15
- 第一章 相通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根源15-27
- 一、佛教、道教根植于鬼神观念的生死观15-20
- 二、佛教、道教清静无为的处世观20-23
- 三、佛教、道教注重个人修养的道德观23-24
- 四、佛教、道教提倡孝道的伦理观24-27
- 第二章 佛教与道教人生哲学之异同27-39
- 一、生命价值观27-29
- 二、人类价值观29-30
- 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价值观30-33
- (一) 在人与人之间关系30-31
- (二) 人在社会中的状况31-33
- 四、理想价值观33-39
- (一) 佛教、道教的理想33-35
- (二) 理想境界的实现途径35-39
- 第三章 佛教道教人生哲学的现代意义39-47
- 一、“去执”、“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39-40
- 二、平等、有距离、平淡交往的人际交往观40-41
- 三、奉行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的伦理规范41-43
- 四、节制欲望的价值观43-45
- (一) 节制欲望能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43-44
- (二) 节制欲望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44-45
- 五、坦然、豁达的精神境界45-47
- 参考文献47-49
- 后记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会;简论道教与佛教生死观的差异[J];中国道教;2000年05期
2 王丽英;论道教伦理思想的鲜明特征[J];中国道教;1999年01期
3 刘仲宇;;道教平等观简述[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张金广;;中国早期佛教神仙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黑龙江史志;2010年01期
5 赖永海;近现代“人生佛教”与儒家的“人本”哲学[J];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6 萧鉀父;道教生命哲学本体论的研究[J];开放时代;2000年05期
7 郭敬宇;;论道教的人生哲学[J];前沿;2008年11期
8 洪修平;论儒道佛三教人生哲学的异同与互补[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5期
9 李少惠;佛教与基督教人生哲学之比较[J];社科纵横;1995年06期
10 郭继民;;佛学当代价值意蕴初探[J];五台山研究;2009年01期
本文关键词:中国佛教与道教人生哲学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11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71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