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识论》的析恶新视域
发布时间:2017-05-16 16:20
本文关键词:《成唯识论》的析恶新视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从《成唯识论》等唯识典籍入手,以“执著”等理论为要,探心识执著等因素与邪恶之间重要而隐秘的联系。在梳理传统理论的基础上,不限一家之说地简择拓用,寻析希特勒反犹之类道德浩劫的新视域。唯识学主张,凡夫由于执著等原因,对认识之主体或对象的实存性和离识自存性取一种信仰态度。 本文第二、三章梳理了《成唯识论》中有关执著、唯识等传统理论。文中以希特勒的反犹暴行和理论为例,阐述心识之对象在识中显现得如实有之物,一旦人执著于“外在的”对象,被憎恨者便从“能一所”认识结构被孤立出来,成为一种必须对其恶劣“本质”独立担责的非“依他起”实体。希特勒德国的生物种族主义将犹太人视为具有邪恶和污染性血统的劣等生物,这种闻之最为荒谬的反犹理论却造成了最可怕的后果,其对犹太人的这种“科学认识”是对所谓犹太人本质和血统的执著。作为心识所执著的对象,这样一种被标签化、妖魔化的“类”属性所复制的人就反而显得比经验世界中所遇的具体个体更显真实。如果人意识不到心识在其中所应承担的责任,便可能无休止地向外面世界去消灭内在的对象,却由于其被执著之观念统一性而无法到外部世界中真正灭除。 第四至第五章中,以《成唯识论》为中心,分析“我”、“我执”观,并探讨了俱生起我执、分别起我执、(疏)所缘缘、语言及其与执著关系等理论。此二章涉及人类我执的特殊性,主张对“自我——他人”之分别执著对人具重要意义。《成唯识论》提出了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和家庭环境中养成的分别起我执,这一理论有助于我们针砭社会群体性邪恶。 人对于自我和他人之社会身份的执著,须经语言概念的承载、打造而成。人将自己和他人作为一种文化性的“类实体”来看待,将自大或对他人的蔑视憎恨建立在虚假但却顽固的社会性自-他形象之上。人对“自我-他人”之认识执著’常以一定的文化形态展现出来的,《成唯识论》将对语言的理解放置于与心识活动内在交织的整合维度下,语言的能指和所指均不存在优先的实存性,众生则于其中徒劳寻找承载假名的实在者。因此,可以借鉴《成唯识论》思想,将对恶的反思拓展至语言文化与意识形态的整体性维度。
【关键词】:执著 恶 成唯识论 唯识 反犹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94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引言8-9
- 第一章 研究背景梳理9-51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材料9-23
- 第二节 研究方法23-29
- 第三节 各章导读29-32
- 第四节 《成唯识论》的基本善恶观32-40
- 注释40-51
- 第二章 传统唯识学窥豹51-79
- 第一节 《成唯识论》"唯识"义略疏51-53
- 第二节 执著53-66
- 第三节 《成唯识论》种子义66-68
- 注释68-79
- 第三章 "恶"与对憎恨对象之执著——以希特勒反犹为例79-106
- 序 叩问《成唯识论》的析"恶"新维度,兼论伦理学背景下的方法转向79-82
- 第一节 "恶"与执著82-89
- 第二节 认识过程的复杂性与恶——对"恶与执著"之补遗89-93
- 第三节 "执著"与道德责任的外卸93-94
- 注释94-106
- 第四章 "人我执"与反犹迫害106-116
- 第一节 人我执略疏106-109
- 第二节 我执的"存在性"维度与语言文化性维度——兼论俱生起和分别起二类我执109-112
- 注释112-116
- 第五章 语言性的执著与社会群体性邪恶116-134
- 第一节 唯识语言观略述116-122
- 第二节 语言性的分别执著与社会群体性邪恶122-131
- 注释131-134
- 结语134-139
- 参考文献139-146
- 后记146-1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卫群;;《成唯识论》中的唯识空观及其对“外道”的批判[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常峥嵘;名言与遍计执——《成唯识论》的名言因果观[J];船山学刊;2005年02期
3 董群;佛教戒律的伦理诠释[J];东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4 肖永明;;唯识根本义理辨[J];法音;2009年10期
5 徐利英,姜天红;事实真理、逻辑真理与价值真理[J];黑河学刊;2004年02期
6 徐新;;纳粹屠犹研究在中国[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乐小军;;现代社会的“恶”与现代人的“不思想”——阿伦特伦理思想研究之一[J];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8 罗衡林;国际学术界关于犹太人问题研究的发展[J];江汉论坛;2004年02期
9 金刚;;唯识学中的“分别”概念之辨析[J];理论界;2008年12期
10 赵子昂;论拉康结构精神分析学无意识的语言结构[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4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阮勇(Nguyen Dung);佛教唯识论与西方心理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袁征;纳粹政府的反犹政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成唯识论》的析恶新视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13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71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