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毕摩教和彝族女性——宗教对性别角色的塑造
发布时间:2017-05-16 18:01
本文关键词:凉山毕摩教和彝族女性——宗教对性别角色的塑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为什么要谈毕摩教的社会化问题?其一是它的影响力。在凉山彝族地区,宗教——毕摩教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虽然与基督教、佛教等宗教相比,毕摩教没有固定的宗教场所,没有特定的入教仪式,但是凉山彝族没有人是完全不信毕摩教的。其二,,毕摩教的社会化和多数宗教社会化有别。在传统的凉山彝族社会中,神职人员——毕摩是唯一承继民族文化,包括宗教文化的阶层,普通人则以学习了解群体禁忌规范为主要的社会化内容,因此有必要讨论核心的毕摩教在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 那么为什么特别强调毕摩教对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呢?凉山彝族女性总体而言,相对男性群体处于弱势,在社会结构中从属于男性,而根植于父系家支组织的毕摩教对女性成长有不容忽视的影响。这个判断,笔者是在阅读了与彝族女性相关的众多文章及书籍,并结合实地调查的感受而得出的。鉴于此并虑及宗教稳定社会的常规功能,笔者想探究一下宗教在维护既定社会秩序的过程中对女性有怎样的角色期望,又是如何实现这一期望的。 本文从毕摩教的四大构成要素:神职人员、法具、经典及普通仪式着手,先拓扑出毕摩教视野中理想的彝族女性形象,然后追踪毕摩教在女性一生中对其进行社会化的通过仪式,看其如何促使女性内化期望,自觉按角色的要求行为,最后根据调查所得和前期研究对毕摩教构筑的女性传统理想角色模式提出质疑,并建议其改革自身以缩小与女性新角色间的堕距。
【关键词】:毕摩教 彝族女性 性别角色社会化 父权制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B989
【目录】:
- 导言6-8
- 第一章 研究的框架8-21
- 一、 概念界定8-10
- 二、 理论背景10-16
- 三、 前期研究回顾和问题的提出16-21
- 第二章 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21-23
- 一、 资料来源21-22
- 二、 研究方法22-23
- 第三章 毕摩教23-25
- 一、 毕摩教的概况23
- 二、 毕摩教的四个要素23-25
- 第四章 毕摩教的传承与女性的缺席25-30
- 一、 毕摩的传承历史和现实——传男不传女25-28
- 二、 拉则史色——男权社会中唯一的女性毕摩?28-30
- 第五章 神圣物——女性不准碰触30-35
- 一、 法具30-31
- 二、 经书31-35
- 第六章 信仰体系中的女性形象35-41
- 一、 信仰天神35-36
- 二、 信仰祖先神36-37
- 三、 信仰自然神和鬼怪37-39
- 四、 信仰毕摩神39-41
- 第七章 常规仪式中的女性41-46
- 一、 女性禁忌——仪式的因由41-42
- 二、 仪式——女人要做和必须做的及女人不做和不能做的42-44
- 三、 女性在毕摩教中的动态形象44-46
- 第八章 毕摩教针对女性的社会化——几个重要的通过仪式46-60
- 一、 孩童时期——“还立子债”和“祭山”47-50
- 二、 少女时期——“换童裙”50-51
- 三、 准妻子——毕摩教影响的真空时期51-53
- 四、 妇女时期——“圈护”和“密支”53-56
- 五、 越轨、邪行仪式中凸显的女性形象56-60
- 第九章 调查——毕摩教信仰与对女性角色的态度60-69
- 一、 选点的代表性论证——经济状况和社会结构60-63
- 二、 毕摩教信仰与女性角色态度间的相关分析63-69
- 第十章 结论与讨论:毕摩教变迁与女性角色变化69-75
- 一、 毕摩教视野中的女性角色——从社会到家庭的变迁69-71
- 二、 女性新角色与毕摩教性别社会化功能间的堕距71-73
- 三、 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73-75
- 参考文献75-80
- 书籍文献75-78
- 期刊文章78-80
- 附录80-90
- 附录1:毕摩教信仰分层80-81
- 附录2:毕摩教信仰与女性角色态度各问题间的相关分析81-90
- 后记90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正发(阿里瓦萨);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顾尔伙;彝族“克智”传承机制及其教育学意义[D];西南大学;2011年
2 韩淑云;朝觐与女哈吉[D];兰州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凉山毕摩教和彝族女性——宗教对性别角色的塑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15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71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