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明清皖北地区的灾荒与神庙信仰的历史演变

发布时间:2017-05-16 20:14

  本文关键词:明清皖北地区的灾荒与神庙信仰的历史演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明清皖北地区水、旱、蝗灾多发,给当时当地的社会文化造成了深刻影响。本文以明清时期皖北地区的神庙信仰演变为研究对象,具体对跟灾荒密切相关的不同类型的神庙信仰进行分析,通过考察明清时期皖北神庙信仰的变化,探讨灾荒与皖北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全文共六章,约70000字。各章内容概括如下: 第一章为前言,首先阐述本文的选题缘由和研究对象,其次对以往有关的学术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最后就本文的研究思路、论文架构和基本资料做简要说明。 第二章着重梳理明清皖北地区的水旱蝗灾情况,并说明灾荒背景下明清皖北地区神庙信仰的基本类型。 第三章对明清皖北地区的雨旱神信仰进行考察,主要考察对象是龙神和城隍神。首先,文章分别对明清时期皖北地区的龙王庙和城隍庙的时空分布情况进行考察,以此说明水旱灾害与雨旱神类庙宇修建的关系;其次,探究明清时期中央和地方的祀龙祈雨仪式和祈祷城隍仪式,通过举例论证龙神和城隍神在皖北地区的地位和作用,揭示水旱灾害对于皖北官民信仰的影响。 第四章以明清时期皖北地区的蝗神信仰为考察对象,具体以八蜡神和刘猛将军为例,分别对两种信仰的由来、神职变化、神灵地位变化进行分析讨论,说明蝗灾以及中央统治者的决策和民间力量对于此二种信仰兴衰的影响。 第五章对明清皖北地区的水利神金龙四大王信仰进行讨论。首先考察金龙四大王的身份、职能和地位变化,然后就皖北地区金龙四大王庙的分布情况和特点进行解说,最后结合皖北五河县的实际情况,讨论水灾对于信仰选择和社会关系的影响。 第六章结语部分,对明清皖北地区的灾荒与神庙信仰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本文认为,明清皖北地区水旱蝗灾多发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皖北地区以雨旱神、蝗神、水利神为主的信仰选择。三类神庙的时空分布反映了当地的灾害实情,而庙宇的兴废则体现了统治者的态度和民间力量的意愿。神庙信仰的历史演变过程也是明清皖北地区社会历史的重要部分。
【关键词】:明清 皖北地区 灾荒 神庙信仰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933;K248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前言9-17
  • 一、选题缘由9-10
  • 二、学术史回顾10-14
  • 三、研究思路与基本资料14-17
  • 第二章 明清皖北的灾荒和庙宇17-45
  • 一、明清皖北地区的灾荒18-41
  • 二、明清皖北地区的庙宇41-45
  • 第三章 雨旱神类神庙信仰的历史演变45-77
  • 一、明清皖北地区的龙王信仰45-61
  • 二、明清皖北地区的城隍神信仰61-77
  • 第四章 蝗虫神类神庙信仰的历史演变77-90
  • 一、八蜡信仰与皖北八蜡庙的时空分布77-83
  • 二、刘猛将军信仰与皖北刘猛将军庙的时空分布83-90
  • 第五章 水利神类神庙信仰的历史演变90-104
  • 一、金龙四大王信仰与皖北金龙四大王庙的时空分布90-97
  • 二、五河金龙四大王庙的修建97-104
  • 第六章 结语104-106
  • 参考文献106-111
  • 致谢11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致元;明代君臣祷雨的宗教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2 胡梦飞;;漕运、河工与水神崇拜——以明清时期淮安地区为中心的考察[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3 王洪兵;张松梅;;清代京畿灾荒与祛灾仪式探析[J];东岳论丛;2011年07期

4 王元林;褚福楼;;国家祭祀视野下的金龙四大王信仰[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胡其伟;;漕运兴废与水神崇拜的盛衰——以明清时期徐州为中心的考察[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苑利;华北地区祈雨活动中取水仪式研究[J];民族艺术;2001年02期

7 朱凤祥;;论清代祈雨禳灾的礼俗[J];农业考古;2011年01期

8 陶思炎;祈雨扫晴摭谈[J];农业考古;1995年03期

9 向福贞;;济宁商帮与金龙四大王崇拜[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龚光明;;刘猛将军庙及其所反映的明末清初害虫防治观念的变化[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本文关键词:明清皖北地区的灾荒与神庙信仰的历史演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18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718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1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