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崇拜的历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6 21:10
本文关键词:圣母崇拜的历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圣母崇拜的产生与发展、其文化和心理内涵以及对天主教和东正教的影响。除前言、结语外,全篇分为四章。 第一章 本章考察圣母崇拜的文本基础。玛利亚是《新约》中的人物,但相对于耶稣及其门徒她是一个次要角色,她在神学上的意义需要教会通过将之与《旧约》中救世主的预言联系起来才能显现。但圣母崇拜真正所依据是一系列有关的伪经,其中以《雅各第一福音》为代表,它们勾画了玛利亚完整的生平,并成为后来圣母崇拜的礼仪和庆节的出发点。 第二章 本章追溯圣母崇拜的文化和心理渊源。事实上,圣母崇拜是近东古老的大女神崇拜传统和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反映之一——母亲原型两者基督教化的表现。一方面父权制社会及其上层建筑的代表基督教压制和改造了对大女神的崇拜,使玛利亚始终无法成为基督教的女神,但另一方面却也无法消除母亲原型所体现的集体无意识的力量,这种情况导致以后的圣母崇拜出现许多令人困惑的矛盾现象。 第三章 本章是关于玛利亚论及圣母崇拜在东方教会(先是东罗马帝国,后为以俄罗斯为代表的东欧)的发展情况。玛利亚论是基督学的副产品,发源于东方教会,由早期教父对玛利亚—夏娃的对比论述逐步衍生发展。431年以弗所会议对玛利亚“天主之母”称号的确立,总结了前一阶段玛利亚论的成果,也标志着拜占廷(即东罗马帝国)圣母崇拜热潮的开始。5—8世纪拜占廷教会的圣母崇拜在各方面都达到了一个高峰。俄罗斯东正教会继承发展了这一传统,并使之成为俄罗斯文化中极富特色的组成部分。 第四章 本章论述天主教会的圣母崇拜。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西方教会圣母崇拜的水平要低于东方,不过4—5世纪拉丁三博士的有关论述奠定了天主教圣母崇拜的基调。随着西方社会自11世纪开始的全面复兴,圣母崇拜也逐步发展并在中古后期达到高潮。宗教改革分裂了欧洲。在新教信仰和神学中没有玛利亚的位置;而天主教为了对抗新教的冷淡和忽视,将圣母崇拜推向另一个极端,遭到18世纪兴起的理性主义的抨击。19世纪的几次显圣引发了圣母崇拜的新热潮,教廷也于1854年和1950年将玛利亚“无染原罪”和“灵肉升天”确立为教义。但当代天主教会不考虑也不承认玛利亚“女中保”和“联合拯救者”的身份。现代人对圣母的崇拜更多地是为了反映他们对工业化社会种种弊端的不满和反思,并寄托了他们对爱与母性的寻求。
【关键词】:圣母玛利亚 圣母崇拜 玛利亚论 东正教 天主教 分类号:K103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B979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6
- 导言6-10
- 第一章 圣母崇拜的文本基础10-37
- 一、 《新约》中的玛利亚10-19
- 二、 新旧约文本的对照比较与神学阐释19-28
- 三、 圣母伪经28-37
- 第二章 从大女神到玛利亚37-55
- 一、 失落的女神37-45
- 二、 永远的母亲45-55
- 第三章 圣母崇拜与东方教会55-92
- 一、 圣母论的萌生55-63
- 二、 大哉,天主之母!63-71
- 三、 至尊的天后71-78
- 四、 “圣母娘娘”78-92
- 第四章 天主教会的圣母崇拜92-132
- 一、 驯顺的贞女92-102
- 二、 “万福,满被圣宠者!”102-112
- 三、 沉默与喧哗112-120
- 四、 圣母之光120-132
- 结语132-136
- 附录136-141
- 引用书目141-145
- 后记145-1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广智;论基督教在中韩两国传播的现代命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本文关键词:圣母崇拜的历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19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71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