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斯拉—尼希米记》历史叙述客观性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7-05-19 05:14
本文关键词:关于《以斯拉—尼希米记》历史叙述客观性的几点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希伯来圣经》(以下称《圣经》)的历史叙述中,《以斯拉-尼希米记》这卷书(以下称《以-尼》)所记载的历史是犹太民族最晚的一段历史。其中关于以斯拉的历史叙述讲述了在波斯统治时期,身为文士和祭司的以斯拉带领部分流散在巴比伦的犹太人回到耶路撒冷,继而又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次改革对后世犹太教的发展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圣经》中的历史叙述可分为三部分,从《创世记》到《民数记》的历史叙述,申命派历史叙述及“编年史派”历史叙述;《以-尼》属于第三部分。本文首先从材料取舍、结构组织、情节相互矛盾、重复和详略处理等五个方面分析《圣经》中前两部分历史叙述的传统;再从这五个方面具体分析,比较《以-尼》中关于以斯拉的历史叙述与《圣经》中前两部分历史叙述在客观性方面的异同。 通过分析比较发现,《以-尼》中关于以斯拉的历史叙述继承了《圣经》中前两部分历史叙述的传统——作者-编者根据神学观念和关注点进行编撰:取舍参考材料,组织叙述结构,,整合不同参考材料中对同一人物或事件的叙述,使用重复,并进行详略处理等。 同时,《以-尼》中关于以斯拉的历史叙述有自身的特点。与《圣经》中前两部分的历史叙述相比,这卷书作者-编者的神学观念更狭隘,关注点也更单一,集中在圣殿和圣民两点,因此材料取舍和结构安排也更严格。但由于这卷书的作者-编者与所叙述历史距离的时间比《圣经》中前两部分历史叙述更短,参考材料更丰富可靠,篇幅大,叙述完整,作者-编者的编撰受到了限制,因此叙述的前后矛盾更少,细节也更加丰富可靠。从这两方面来看,这卷书中关于以斯拉的历史叙述的客观性更佳。
【关键词】:《希伯来圣经》 《以斯拉-尼希米记》 以斯拉 历史叙述 客观性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97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6
- 绪论6-15
- 一、 《以斯拉-尼希米记》6-8
- 二、 文献综述8-13
- 三、 选题意义、方法和内容13-15
- 一、 《圣经》早期历史叙述客观性的传统15-24
- (一) 、《圣经》早期历史叙述15-16
- (二) 、《圣经》早期历史叙述的客观性16-24
- 1. 材料取舍17-18
- 2. 结构安排18-19
- 3. 相互矛盾的叙述19-20
- 4. 重复20-22
- 5. 细节处理22
- 6. 小结22-24
- 二、 《以斯拉-尼希米记》历史叙述的客观性24-34
- (一) 、材料取舍24-27
- (二) 、结构组织27-29
- (三) 、相互矛盾的叙述29-30
- (四) 、重复30
- (五) 、细节丰富程度30-32
- (六) 、小结32-34
- 三、 影响《以斯拉-尼希米记》历史叙述客观性的因素34-40
- (一) 、参考材料35-37
- (二) 、编撰情况37-38
- (三) 、参考材料和编撰工作之间的张力38-40
- 结语40-43
- 主要参考文献43-46
- 后记46-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孟振华;;王国末期到波斯时期犹大地区的人口变化[J];圣经文学研究;2009年00期
2 孟振华;;“巴比伦囚虏”产生影响的客观条件[J];学海;2011年03期
3 孟振华;;第二圣殿的社会职能[J];宗教学研究;2009年02期
4 田海华;;威尔豪森的来源批判及其圣经诠释[J];世界宗教研究;2011年02期
本文关键词:关于《以斯拉—尼希米记》历史叙述客观性的几点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78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77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