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中国唯识学者概述

发布时间:2017-05-19 18:12

  本文关键词:中国唯识学者概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唯识学自从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国以后不断发展。唐玄奘西行求法,大弘唯识,并在身后弟子的努力下,使唯识学演变成一个宗派,成为当时佛学中的一门显学。唐代中前期,玄奘弟子以及再传弟子是唯识学研习、传播的主力军,本文把这些人分成了三类加以介绍研究,不同类型的存在是唯识学经历长期发展后的真实境况。唐末五代,战乱纷扰,唯识宗和当时的很多宗派一样走向了沉寂,典籍丧失、师承不明等等因素让很多后人得出了唯识宗戛然而止的结论。但是,根据史料记载,唐代以后一直到明清时期,各地都有坚持弘扬唯识学的僧人存在,并且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期还形成过不小的规模。 本文将玄奘以后的唯识学者按照时代划分成了唐及五代、辽宋金元、明清三个阶段,对不同时期的唯识学者典型代表进行了介绍分析,并在每章的末尾对该时期唯识学者的各种特点做了阐述,希望能达到的效果有两个,第一是尽最大可能让众多的唯识学者被后人所了解,展现出不同时代唯识学者的规模、地域分布等;第二是尽可能总结出不同时代的唯识学者在大的历史环境中所体现出的时代特性,唯识学的传统在不同的地域、政权下又有哪些个体的差异性等。
【关键词】:唯识学 唯识宗 唯识学者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948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第一章 绪论7-12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目的7-8
  •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评述8-12
  • 第二章 唐、五代时期唯识学者及其特点12-35
  • 第一节 玄奘生平及其对唯识学的贡献12-13
  • 第二节 窥基及其弟子13-21
  • 第三节 圆测及其弟子21-25
  • 第四节 玄奘其他弟子25-31
  • 第五节 唐中前期其他唯识学者31
  • 第六节 唐末五代时期的唯识学者31-33
  • 第七节 唐、五代时期唯识学者特点分析33-35
  • 第三章 宋辽金元时期唯识学者及其特点35-49
  • 第一节 两宋唯识学者35-39
  • 第二节 辽代唯识学者39-43
  • 第三节 金代唯识学者43-45
  • 第四节 元代唯识学者45-47
  • 第五节 宋辽金元时期唯识学者特点分析47-49
  • 第四章 明清唯识学者及其特点49-61
  • 第一节 明代唯识学者49-56
  • 第二节 清代唯识学者56-57
  • 第三节 明清时期唯识学者特点分析57-61
  • 第五章 结语61-62
  • 参考文献62-65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65-66
  • 后记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宏涛;;长安佛教学术研讨会综述[J];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01期

2 丁小平;;太虚的伦理思想简论[J];伦理学研究;2010年02期

3 孙德利;;梁漱溟的佛学思想和生活[J];五台山研究;2010年01期

4 朱童萍;;浅论熊十力先生的本体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5 代超;;两种薰习说比较——《摄大乘论》《成唯识论》与《大乘起信论》薰习说比较[J];兰州学刊;2010年02期

6 张化蒙;王小明;;杭州佛学院十周年校庆暨第六届吴越佛教唯识研讨会在杭州召开[J];法音;2009年01期

7 李佩桦;徐孙铭;;王船山“转识成智”论及其特色[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袁宏禹;;王恩洋唯识学思想的特色及其时代意义[J];五台山研究;2009年02期

9 杨卓航;;熊十力的新唯识学简论[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08期

10 孙劲松;;唯识古今学对九识学说的不同解读——兼论《宗镜录》对此问题的态度[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佩桦;徐孙铭;;王船山“转识成智”论及其特色[A];2008年湖南省船山学研讨会船山研究论文集[C];2008年

2 刘卫林;;中唐诗境说与天台宗的关系[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3 张和增;;“心持半偈瞿秋白”——论瞿秋白与佛文化的关系[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8年

4 唐思鹏;;佛教的生死观[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5 王耘;;“八识”中的主体间性[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学智;;从熊十力的本体观看其量论未造出之由[A];2005年国际儒学高峰论坛专集[C];2005年

7 黄道炫;;太虚佛教改革思想初探[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春波;;玄奘的“真唯识量”[A];因明研究[C];1990年

9 罗p

本文编号:3794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794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e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