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基督教在中韩两国传播之比较——兼论文化本土化问题
发布时间:2017-05-19 20:25
本文关键词:近代基督教在中韩两国传播之比较——兼论文化本土化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近代以来,基督教作为西方文化的代表,先后进入中国和韩国社会,开始了与传统的东方儒家文化的接触、碰撞、冲突和交融。本文叙述了基督教在这两个国家的传播与发展状况,并以此为比较对象,对基督教能够在中韩社会传播及基督教在两国不同的发展进程的原因作了系统全面的分析,揭示了文化发展的某些规律。论文分如下几个部分进行阐述: 绪论主要说明了论文选题的目的意义、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基督教在中韩两国的传播状况。回顾了基督教从古代到近代在中韩两国的传播史。 第二章,基督教得以在中韩两国传播的原因。 首先,近代社会历史环境为基督教在中韩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西方国家的强势为其政治经济的后盾;社会动荡、民众疾苦、精神无助为其发展的温床。这在客观上为基督教在中国和韩国的传播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其次,中韩社会的文化环境为基督教的生长提供了土壤。一方面,基督教和中韩社会的正统思想儒教之间存在着契合点;另一方面,近代以来,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打击,儒学势力衰微,文化环境相对宽松,,为基督教的传播提供了契机 最后,是传教士的不懈努力。基督教传教士以教育和医疗事业为主要手段,以十分的宗教热情,推动了传教事业在中韩的发展。 第三章,基督教在中韩的不同命运及其原因。 第一,两国基督教与帝国主义的关系不同。中国基督教作为西方侵略者的直接代表,是民众的直接敌人;而韩国由于非基督教国家的日本的侵略,把基督教国家看作韩国独立的同伴。 第二,两国的文化张力不同。中国儒家文化土生土长,根深蒂固,具有强大的斥异性;而韩国的儒家文化的非原生性,以及进行文化再创建的传统,使韩国文化在整体上有较大的张力和弹性。 第三,文化本土化程度不同。基督教在中国有一种战争打出来的优越感,漠视甚至蔑视中国文化传统,反对文化本土化的尝试;而在韩国,传教士有计划有 步骤的推行了本土化运动。 第四章,文化本土化的问题。 首先,阐述了宗教和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其次,明确了文化本土化的含义及其意义。 最后,具体结合基督教在中韩的传播,揭示了基督教在中韩传播时所涉及到 的文化本土化这一规律性的间题。
【关键词】:基督教 文化本土化 中国 韩国 传播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B979.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绪论8-10
- 第一章 基督教在中韩两国的传播状况10-14
- 1.1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10-12
- 1.2 基督教在韩国的传播与发展12-14
- 第二章 基督教得以在中韩两国传播的原因14-22
- 2.1 基督教传播的外部条件-近代社会环境14-17
- 2.1.1 国际环境14-16
- 2.1.2 国内环境16-17
- 2.2 基督教传播的内部原因-中韩文化背景17-19
- 2.2.1 基督教与儒学的契合17-18
- 2.2.2 儒学的衰落18-19
- 2.3 传教士的不懈努力19-22
- 2.3.1 发展教育19-20
- 2.3.2 创办医院20-22
- 第三章 基督教在中韩两国的不同命运22-31
- 3.1 基督教在中韩两国的不同命运22-23
- 3.2 基督教在中韩两国发展不同的原因23-31
- 3.2.1 两国与列强的关系23-25
- 3.2.2 文化张力25-27
- 3.2.3 文化本土化程度27-31
- 第四章 文化本土化问题31-35
- 4.1 宗教与文化的关系31
- 4.2 文化本土化的含义及其意义31-32
- 4.3 基督教文化在中韩传播时的本土化问题32-35
- 结论35-36
- 参考文献36-38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敏;中国近代基督宗教教堂建筑考察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宫慧娟;传播学视域下的基督教在华传播活动解读[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近代基督教在中韩两国传播之比较——兼论文化本土化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97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79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