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和迷信
发布时间:2017-05-24 14:02
本文关键词:科学和迷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衍生于原始社会的巫信现象历经时代的变迁却一直有广阔的生存空间。我国对民间信仰的干涉度随着改革开放有所缓解,全国农村地区的巫信现象有再兴之势。巫信信仰对信众群体的行为和心理有很大影响,与农村的生活方式和基层组织建设直接关联。本文以关中地区为代表分析乡村巫信现象发展的基本状况、巫信活动主体以及其渗透的科学成分和迷信成分,探讨巫信现象中科学与迷信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当地政府采取合理的方式对待巫信活动提供建议,,为农村地区的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本文主要借鉴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法,通过搜集文献资料、实地访谈、参与观察等研究方法,以关中地区几个村落为案例,通过调研信众参与民间庙会的实际情况,调查到巫信活动对农村社会有多方面负面影响,但再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转型时期乡村的基础设施欠缺,为中老年村民的生活方式增添色彩,满足信众的心理需求,是当今农村社会的一种现实建构。因此要辩证看待巫信活动,并从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培养科学精神、加强科学教育普及、改善先进思想与偏远农村封闭社会环境的契合度等方面来提出相关建议。 巫信发挥着安慰剂的效用,对信众的心理建设有积极作用,同时施巫主体言说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他(她)们善于察言观色,占有信息优势,使用巫医巫术的方法为人治病、有逻辑性的预测等反映了巫信活动中的科学成分。然而,农村社会封闭落后的现实因素、巫信活动的神秘性和非理性以及信众的认识局限等原因也使巫信活动不可避免的暴露其迷信特质带来的消极影响。巫信活动是一个历史的复杂的社会现象,不能一概而论的把巫信活动归为迷信活动而进行批判和取缔,辩证的看待巫信活动中的科学和迷信的两种力量,理清二者间的关系,弘扬科学精神的同时宽容迷信,给予巫信活动一个合理的生存空间并合理引导,让群众能够理性的看待巫信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提高生活水平和完善公共设施,打破闭塞的生活和信息环境,使得先进思想文化和乡村生活相契合,加快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建立积极健康的社会活动和信仰方式提供有建设性的参考。
【关键词】:巫信现象 关中 村庙 科学 迷信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992.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0-11
- 1.1.1 选题的目的10
- 1.1.2 选题意义10-11
- 1.2 选题的依据11-12
- 1.3 文献综述12-14
- 1.3.1 国外巫信研究12-13
- 1.3.2 中国巫信现象研究13-14
- 1.3.3 小结14
- 1.4 研究方法14-15
- 1.5 文章的创新点15-16
- 第二章 “巫信”状况及基本构成16-30
- 2.1 “巫信”的基本状况16-23
- 2.1.1 巫信的发展状况16-19
- 2.1.2 施巫现象的特征19-20
- 2.1.3 施巫现象的类别20-21
- 2.1.4 巫信的形式21-23
- 2.2 施巫者23-26
- 2.2.1 身份获取23-24
- 2.2.2 施巫者的构成及特征24-25
- 2.2.3 施巫者的动机25-26
- 2.3 巫信信众分析26-30
- 2.3.1 信众概况26-27
- 2.3.2 信众群体构成27-28
- 2.3.3 信众的信服理由28-30
- 第三章 巫信中的科学性30-36
- 3.1 安慰剂与反安慰剂效应30-32
- 3.1.1 巫信中的安尉剂效应30-31
- 3.1.2 巫信中的反安尉剂效应31-32
- 3.2 施巫者言说的科学性32-34
- 3.2.1 具有科学因素32
- 3.2.2 善于察言观色32-33
- 3.2.3 长于逻辑思维33
- 3.2.4 见多识广33-34
- 3.3 信众信服的科学性34-36
- 3.3.1 心理疑惧得以释怀34-35
- 3.3.2 美好期望得到肯定35
- 3.3.3 眼界心脑得到扩大35-36
- 第四章 “巫信”中的迷信性36-42
- 4.1 众信信服的从众心理36-39
- 4.1.1 从众效应的表现36-37
- 4.1.2 众口一词与众口烁金37-38
- 4.1.3 从众心理产生的原因38-39
- 4.2 迷信性的认识论原因39-40
- 4.2.1 归因错误39
- 4.2.2 偶合事件被普遍化39-40
- 4.3 迷信性的社会原因40-42
- 4.3.1 乡村社会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的缺失40
- 4.3.2 先进思想文化难以与乡村生活相契合40-41
- 4.3.3 乡村相对闭塞的生活和信息环境41-42
- 第五章 巫信中科学与迷信的相互作用42-51
- 5.1 科学和迷信两种力量的动态平衡42-44
- 5.1.1 科学中参杂迷信42-43
- 5.1.2 迷信中渗透科学43-44
- 5.2 科学和迷信的交织44-45
- 5.2.1 隐藏的科学44
- 5.2.2 制造的迷信44-45
- 5.2.3 科学和迷信的交互影响45
- 5.3 科学和迷信的交融45-51
- 5.3.1 科学日益强大46-47
- 5.3.2 巫信长期存在47-48
- 5.3.3 弘扬科学48-49
- 5.3.4 宽容迷信49-51
- 结论51-52
- 参考文献52-54
- 致谢54-55
- 作者简介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祝平;;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民间信仰问题[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2 刘有安;;人类学视野下的汉族民间巫术研究——以宁夏南部汉族的“送病消灾”巫术为例[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马广海;;论巫术信仰的合理性根据[J];民俗研究;2009年04期
4 罗宗志;;百年来西方人类学巫术研究综述[J];广西民族研究;2006年03期
5 何生海;;西部民族地区巫术现象的解读——以一个案村的场域分析为例[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王晓丽;;民间信仰的庞杂与有序[J];西北民族研究;2009年04期
7 李晓寰;对现代迷信的哲学反思[J];探索;1999年05期
8 矫凯;司汉武;;民间信仰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影响考察[J];商业时代;2009年15期
9 高长江;;民间信仰与和谐社会建设[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10 毛建儒;论科学与迷信的联系[J];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本文关键词:科学和迷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09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90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