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净土宗著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4 15:34
本文关键词:清代净土宗著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通过网络资源的启发和实地的考察,笔者发现净土宗是当代佛教徒主要实践的宗派。而这一宗派的仪规、形式、方法等都是直接沿续清代净土宗理论体系而来,对清代净土宗著述进行整理与研究对于了解当代佛教徒的宗教实践活动显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运用“内外结合法”,通过《续藏经》和净土史传材料的二重研究,疏理出了清代净土宗著述的演变脉络,揭示出了清代净土宗著述的发展规律,提出清代净土宗著述“三期四类说”。三期是指清代前期(繁荣期)、中期(停滞期)、后期(回归期)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四类是指台净、贤净、禅净、本愿净著述四种不同类别的净土宗著述。三期四类说总结了清代净土宗著述的宏观发展特征,指出清代前期是以台净著述为主,禅净、贤净著述为辅;中期为禅净、贤净著述有所发展,但整体上处于停滞状态;后期为沉寂了多年的本愿净著述重放光辉。在此学说的基础上,笔者还对清代最重要的二十四部净土宗著述展开了微观的考证与研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942
【目录】:
- 提要4-8
- 绪论8-15
- 一、选题的意义8-10
- 二、研究现状10-11
- 三、内外结合法11-13
- 四、创新点13-15
- 第一章 清代净土宗著述的宏观发展特征:三期四类说15-31
- 第一节 三期论15-19
- 一、繁荣期:帝王的支持15-16
- 二、停滞期:文化专制16-17
- 三、回归期:外来思想的影响17-19
- 第二节 四类论19-28
- 一、《法华经》的记载与慧远、智者对台净理论建设的贡献19-21
- 二、《华严经》的记载与贤首宗祖师对贤净理论的完善21-23
- 三、禅净双修与永明《四料简》23-25
- 四、龙树与“昙鸾——道绰——善导系”他力本愿净的流变25-27
- 五、四类著述的区别27-28
- 第三节 三期四类说28-31
- 第二章 三期四类说的二重证明:《续藏经》和净土史传的穷尽式研究.31-66
- 第一节《续藏经》中著述特点的证明31-48
- 一、前期:台净六、贤净五、禅净三32-36
- 二、中期:禅净八、贤净七36-41
- 三、后期:本愿净十六、禅净四、贤净三、台净二41-48
- 第二节 净土史传中人物状况的证明48-66
- 一、前期:天台九、贤首九、禅宗九50-54
- 二、中期:禅宗十二、贤首八、天台五54-61
- 三、后期:本愿净十七、禅宗五、贤首四、天台三61-66
- 第三章 台净为主、贤禅为辅的前期66-93
- 第一节 气势恢宏的台净著述66-78
- 一、《灵峰宗论》66-71
- 二、《净土警语》71-74
- 三、《省庵法师语录》74-78
- 第二节 承继莲池的贤净著述78-86
- 一、《净土晨钟》78-81
- 二、《西归直指》81-85
- 三、《阿弥陀经略注》85-86
- 第三节 僧俗齐倡的禅净著述86-93
- 一、《续净土生无生论》86-88
- 二、《净土全书》88-93
- 第四章 《净土十要》研究93-121
- 第一节 《净土十要》总论93-96
- 第二节 《净土十要》分论96-121
- 一、《阿弥陀经要解》96-101
- 二、《往生净土忏愿仪》和《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101-104
- 三、《观无量寿佛经初心三昧门》和《受持佛说阿弥陀佛经行愿仪104-108
- 四、《净土十疑论》108-109
- 五、《念佛三昧宝王论》109-111
- 六、《净土或问》111-112
- 七、《西斋净土诗》112-114
- 八、《宝王三昧念佛直指》114-115
- 九、《净土生无生论》115-117
- 十、《西方合论》117-121
- 第五章 禅贤并弘、整体停滞的中期121-145
- 第一节 以红螺山道场为中心的禅净著述121-130
- 一、《彻悟禅师语录》121-124
- 二、《阿弥陀经要解便蒙钞》124-126
- 三、《径中径又径》126-130
- 第二节 以彭绍升作品为代表的贤净著述130-145
- 一、节略本《无量寿经》130-135
- 二、《净土圣贤录》135-138
- 三、《念佛警策》138-141
- 四、《重订西方公据》141-145
- 第六章 本愿回归、余皆衰势的后期145-167
- 第一节 蜂拥而出的本愿净著述145-159
- 一、《印光大师文钞》145-151
- 二、《莲宗必读》151-154
- 三、《净土圣贤录续编》154-156
- 四、《阿弥陀经疏钞撷》156-158
- 五、《径中径又径征义》158-159
- 第二节 苟延残喘的其它类净土著述159-167
- 一、《念佛四十八法》159-161
- 二、《阿弥陀经注》161-163
- 三、《清珠集》163-167
- 余论:三期四类说的价值167-173
- 一、三期四类说表明净土宗是一个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特点的宗派167-170
- 二、三期四类说启发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净土宗是否独立为宗的问题170-173
- 附录一:网络上的数据173-176
- 附录二:寺庙里的调查问卷176-178
- 附录三:《无量寿经》的汉译本情况178-183
- 附录四:印光所倡印的净土宗著述183-192
- 附录五:清代净土宗著述大事记192-195
- 参考文献195-203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著作203-204
- 论文摘要204-206
- Abstract206-209
- 后记20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方田;清代佛教的衰落与居士佛教的兴起[J];佛教文化;2004年04期
2 传印;印光法师悟道年时考[J];佛学研究;1996年00期
3 高桥弘次;慧远与善导之念佛[J];佛学研究;1996年00期
4 陈兵;佛学研究方法论[J];法音;1999年03期
5 李尚全;晚清士大夫佛教述要[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6 邱树森;读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纪念陈垣先生诞生120周年[J];回族研究;2000年03期
7 周军;略论印光法师禅净思想[J];求索;2004年02期
8 谢重光;20世纪国内对隋唐五代佛教宗派及其思想学说研究之回顾[J];汕头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9 刘伟顺;试论魏源入佛的必然性[J];邵阳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刘伟顺;魏源的佛学成就[J];邵阳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尚永琪;3-6世纪佛教传播背景下的北方社会群体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清代净土宗著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12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91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