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金美学思想中的宗教观
发布时间:2017-05-24 17:18
本文关键词:罗斯金美学思想中的宗教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旨在阐发约翰·罗斯金美学思想中的宗教观,试图从绘画和建筑美学思想两大方面入手,分别论述罗斯金的宗教观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罗斯金的美学思想至少存在两个主要向度,一是强调上帝是世间万物的本源,亦是一切美的形式的源泉,由此断言人作为上帝的最高造物,必须服从并热爱上帝,在艺术创作中虔心模仿上帝所造之自然。二是强调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与想象力。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人不仅要模仿自然,更要加入自身的解读与诠释。有鉴于此,罗斯金始终从道德角度审视艺术,认为其作用并不在于自身,而是要增强人类的宗教信仰,提高其道德追求。可以说,他对于艺术作品的宗教性关注与道德性关注是密不可分的。 在绘画美学论述中,罗斯金认为典型美是上帝神性的彰显,而活力美则是指世间生物(包括动植物和人类)由上帝赋予的灼灼生命力,以及它们在履行上帝赋予职能时所显现的幸福感和愉悦精神,特别体现在人类的情感和道德追求方面。由于此时个人宗教信仰的变化,罗斯金己逐渐从对上帝的关注转向对人类自身的评述。 建筑美学论述主要以《建筑的七盏明灯》为主要研究文本,侧重分析了罗斯金提出的七个重要原则。应该注意的是,该部著作虽然是在罗斯金放弃福音派信仰之后所撰,但在论述奉献明灯和美之明灯时,他依然念念不忘上帝的重要作用,指出在进行建筑艺术创作时,就心绪而言,人类要怀有一种奉献情绪,即一种源自对上帝进行献祭的情感。就艺术形式而言,人类应模仿自然界中上帝神性的表现——美的形式这一范本。而在真实明灯、力量明灯、生命明灯、记忆明灯、服从明灯这五个原则的论述中,他的视角则完全转向与艺术创作者息息相关的各方面,譬如自身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道德诉求、社会体系影响、历史传承、如何遵循法则等等。 本文在研究上述问题的过程中,除了细读文本、分析艺术作品与考察宗教信仰变化之外,同时还尝试借鉴了历史语境、圣经注释学和注解学以及对比分析等相关方法,这一切都有助于推进理论思索的深入进行,并由此得出言之有据的结论。
【关键词】:罗斯金 宗教观 上帝 人类 绘画 建筑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3;B920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导言8-23
- 一、走进罗斯金8-14
- 二、研究现状14-19
- 三、重估罗斯金19-23
- 第一章 宗教信仰及其变化历程23-37
- 第一节 早期信仰——福音派24-30
- 第二节 中期放弃信仰30-33
- 第三节 后期重拾信仰33-35
- 第四节 宗教信仰变化在其作品中的表现35-37
- 第二章 画论中的美的形态说37-93
- 第一节 美的错误观念分析37-44
- 第二节 两种形态的美44-93
- 一、论美44-46
- 二、典型美46-72
- 三、活力美72-92
- 四、典型美与活力美的区别和联系92-93
- 第三章 画论中的崇高特征说93-114
- 第一节 罗斯金之前的崇高学说94-102
- 一、托马斯·伯奈特94-95
- 二、约翰·丹尼斯、约瑟夫·艾迪生及其他95-98
- 三、埃德蒙·伯克98
- 四、罗斯金与上述学者崇高观的异同98-102
- 第二节 罗斯金的崇高观102-114
- 一、崇高与美无关:从早年诗作到《近代画家》第一卷102-105
- 二、杂糅传统因素的崇高观:《近代画家》后四卷105-108
- 三、崇高观与宗教信仰的变化108-110
- 四、对崇高的系统论述:《建筑的七盏明灯》110-114
- 第四章 建筑美学理论的圭臬114-149
- 第一节 “七盏明灯”的宗教意味115-118
- 第二节 “七盏明灯”的理论内涵及建筑的真谛118-147
- 一、奉献明灯:建筑的无用之用122-126
- 二、真实明灯:建筑的道德特质126-130
- 三、力量明灯:建筑的崇高力量130-134
- 四、美之明灯:建筑的形式之美134-137
- 五、生命明灯:建筑的创作之魂137-141
- 六、记忆明灯:建筑的历史使命141-143
- 七、服从明灯:建筑的无上法门143-147
- 第三节 “七盏明灯”的喻示原则147-149
- 结语:理论与实践的融合149-152
- 主要参考文献152-158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佩佩;;约翰·罗斯金作品中的完美女性形象——以《王后花园里的百合》为例[J];名作欣赏;2014年18期
本文关键词:罗斯金美学思想中的宗教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14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91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