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俄耳甫斯教及其美学意蕴

发布时间:2017-05-24 18:12

  本文关键词:俄耳甫斯教及其美学意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宗教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形态存在,试图帮助人们达到心灵的完整与净化,看透生活中的烦恼与不幸,唤醒人们心灵最深处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俄耳甫斯教经过历史的沉淀留下的宗教精神与文化是不容忽视的,它对古希腊宗教文化以及全世界文化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宗教美学这门学科的诞生使人产生对俄耳甫斯教中美学成分的好奇,俄耳甫斯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了许多人,他扑朔迷离的身世,传奇的神话故事以及对狄俄尼索斯崇拜的重新认识与改革都作为世界文化的瑰宝而存在,具有十足的研究价值。 笔者有益尝试俄耳甫斯教与美学之间的跨学科研究,解释俄耳甫斯教与美学学科之间的交叉之处;对俄耳甫斯在古希腊神话阶段地文化现象进行搜集和整理;通过研究阐明宗教与审美之间的关系,使人们在宗教氛围中得到真善美的统一。 本文将从俄耳甫斯教的产生、发展壮大、基本教义等方面,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俄耳甫斯教进行再整理、再划分和再认识。文章从俄耳甫斯教的产生发展入手,介绍了俄耳甫斯教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根源,从宗教观念、宗教体制、宗教行为以及宗教意识四个要素切入,深刻地分析了俄耳甫斯教教义与宗教活动,无一不展现与美学的因缘。之后通过更进一步与佛教、基督教的对比,来揭示俄耳甫斯教的美学意蕴,并总结概括俄耳甫斯教对世界文化发展形成的影响。通过本文的探讨研究,我们更应该重视古老文明的重要性和存在价值。
【关键词】:俄耳甫斯教 美学意蕴 文化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S97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1
  • 1.1 问题的提出7-8
  • 1.2 研究思路8-9
  • 1.3 研究意义9
  • 1.4 内容及创新点9-11
  • 第二章 俄耳甫斯教的起源及特征11-19
  • 2.1 俄耳甫斯教的起源11-14
  • 2.1.1 俄耳甫斯的神话版本11-12
  • 2.1.2 狄俄尼索斯的崇拜12-14
  • 2.1.3 俄耳甫斯教的开端14
  • 2.2 俄耳甫斯教特征14-19
  • 2.2.1 俄耳甫斯教秘仪14-15
  • 2.2.2 俄耳甫斯教的神谱15-16
  • 2.2.3 俄耳甫斯教的生活方式16-19
  • 第三章 宗教四要素下的俄耳甫斯教19-27
  • 3.1 俄耳甫斯教之宗教观念19-21
  • 3.2 俄耳甫斯教之宗教体验21-23
  • 3.3 俄耳甫斯教之宗教行为23-25
  • 3.4 俄耳甫斯教之宗教体制25-27
  • 第四章 俄耳甫斯教与西方文化传统27-37
  • 4.1 西方悲剧的诞生27-29
  • 4.2 传承与创造29-30
  • 4.3 人生救赎之宗教信仰30-32
  • 4.4 对象与范围32-34
  • 4.5 理式与形式34-37
  • 第五章 俄耳甫斯教的审美意蕴37-47
  • 5.1 俄耳甫斯教中的想象与象征37-40
  • 5.2 俄耳甫斯教中宗教意识与审美意识40-42
  • 5.3 俄耳甫斯教中的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42-43
  • 5.4 宗教境界与审美意境43-47
  • 第六章 俄耳甫斯教的影响47-55
  • 6.1 俄耳甫斯教与毕达哥拉斯学派47-49
  • 6.2 俄耳甫斯教与柏拉图哲学49-51
  • 6.3 俄耳甫斯教诗作在诗坛上的地位51-52
  • 6.4 俄耳甫斯教对音乐、歌剧的深远影响52-55
  • 第七章 结语55-59
  • 致谢59-61
  • 注释61-65
  • 参考文献65-67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个人研究成果67-68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昌舒;;论白居易的诗、酒与琴及其美学意蕴[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李昌舒;;论中古时期出处思想的演变及其审美意蕴[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马燕;;清真饮食文化中的美学意蕴[A];中国回商文化(第二辑)[C];2009年

4 谢军;;试论电影道具造型艺术的美学意蕴[A];2009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10年

5 杜家和;;翩翩《福翩翩》——迟子建《福翩翩》叙事分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孺海 通讯员 杨胜才 魏大江;挖掘民族文化美学意蕴[N];湖北日报;2009年

2 李根万;风光摄影的美学意蕴[N];新疆日报(汉);2000年

3 朱坚;如何用好人力资源[N];中国测绘报;2004年

4 刘琴 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红歌”为什么这样“红”[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年

5 戴清;红色历史的呈现与创新[N];光明日报;2010年

6 张帮俊;红歌为何百唱不厌[N];湖南日报;2011年

7 李彬;乔家大院展示民俗旅游新魅力[N];中国旅游报;2004年

8 贾晓伟 (《爱乐》主笔);听,不听,耳朵里的大树[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9 刘海梅;虚静的学术人格[N];文艺报;2003年

10 魏学;《20世纪美国文学史》的问题[N];中华读书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志翔;朱熹理学的美学意蕴[D];武汉大学;2010年

2 程晶晶;中国审美心境范畴论[D];复旦大学;2012年

3 赵欣;《淮南子》的宇宙论、生命论、艺术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赵海霞;李渔文化活动及观念考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宋羿;梅洛—庞蒂的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樊祯祯;汉代情感思想及其美学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肖瑞;俄耳甫斯教及其美学意蕴[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2 徐超;浅析都梁小说死亡主题的美学意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邝琰;霍达小说《穆斯林的葬礼》的民族文化内涵和美学意蕴[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奕菲;现代魔幻主义作品的美学意蕴[D];安徽大学;2011年

5 杨秀英;伤怀与超越[D];安徽大学;2010年

6 赵焕卓;萨特想象理论的美学意蕴[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甘少迎;李清照词中的美学意蕴[D];安徽大学;2012年

8 刘冠青;方东美生命美学初探[D];苏州大学;2009年

9 徐雯;失去与残留—石黑一雄笔下的现代困境与美学意蕴[D];浙江大学;2012年

10 年晓萍;解读和再现[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俄耳甫斯教及其美学意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15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915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e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