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伊斯兰新文化运动与近代穆斯林知识分子

发布时间:2017-05-25 02:15

  本文关键词:伊斯兰新文化运动与近代穆斯林知识分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通过考察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历史,以清代伊斯兰教的衰落及在近代的复兴为切入点,探讨了近代伊斯兰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历史必然,并将这场运动置于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变迁和世界伊斯兰教复兴运动的宏观背景下,对其发起者——以“五大阿訇”为中心的近代穆斯林知识分子进行了较深入地分析。提出在近代历史上持续半世纪之久的充满激情与创造性的伊斯兰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穆斯林对近代穆斯林社会积贫积弱局面集体反思的产物,更是以“五大阿訇”为中心的近代穆斯林知识分子探索民族、宗教的出路,促进穆斯林社会和伊斯兰教向现代转型的产物。以“五大阿訇"为中心的近代穆斯林知识分子身处近代世界风云变幻的时代前沿,他们既能立足于传统,同时又能借鉴吸收西方和伊斯兰世界的文化,紧随时代潮流,以文化启蒙、民族觉醒和国家富强为己任。也因而使得这场虽涉及经济、社会、政治等诸多领域的运动从本质上来说是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启蒙运动。而以“五大阿訇”为中心的近代中国穆斯林知识分子的理想与追求恰恰反映了这场运动的实质,引领着这场运动的航向,正是源于他们振兴民族、宗教和国家的理想和追求推动了中国穆斯林社会和伊斯兰教的现代转型。
【关键词】:伊斯兰新文化运动 五大阿訇 穆斯林知识分子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968;K25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6
  • 绪论6-10
  • 一、选题意义6-7
  • 二、研究现状7-10
  • 第一章 中国伊斯兰教的历史沿革10-19
  • 一、清代以前的中国伊斯兰教10-15
  • (一) 唐宋时期伊斯兰教的传入与发展10-12
  • (二) 元明时期伊斯兰教的兴盛12-14
  • (三) 清代伊斯兰教的衰落14-15
  • 二、近代中国伊斯兰教15-19
  • (一) 人口的恢复16
  • (二) 新式教育的出现16-17
  • (三) 社团、报刊的兴起17-19
  • 第二章 伊斯兰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19-26
  • 一、近代中国的变革19-23
  • (一)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9-20
  • (二)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20-23
  • 二、近代伊斯兰世界的思潮与运动23-26
  • (一) 哈瓦比运动23-24
  • (二) 伊斯兰现代主义运动24-26
  • 第三章 五大阿訇及其振兴伊斯兰教的实践26-36
  • 一、王浩然与回教俱进会27-29
  • 二、达浦生与上海伊斯兰师范29-30
  • 三、王静斋的译经事业30-33
  • 四、哈德成与中国回教学会33-34
  • 五、马松亭与成达师范34-36
  • 第四章 近代中国穆斯林知识分子与伊斯兰新文化运动36-41
  • 一、近代中国穆斯林知识分子: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36-39
  • 二、伊斯兰新文化运动:近代中国穆斯林知识分子的理想与追求39-41
  •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5
  • 后记45-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靖筠;中国穆斯林宗教教育的开拓者——王宽[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2 哈正利,王国忠;浅析近代回族文化运动的成因[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0年02期

3 哈正利;近代回族文化运动主流思想论[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2年03期

4 张志诚;20世纪初上海伊斯兰教学术文化团体——中国回教学会[J];回族研究;1992年03期

5 柴静,白友涛;论民国时期回族社团的特点[J];回族研究;2000年02期

6 丁克家;重构·对话·文化启蒙──中国回族穆斯林知识分子的历史类型与理想追求[J];回族研究;2000年03期

7 雷晓静;试析抗日战争前伊斯兰教报刊蓬勃发展的社会动因[J];回族研究;2004年04期

8 丁克家;;虔信垂范 德学昭远——哈德成大阿洪史迹述略[J];回族研究;2006年04期

9 马博忠;;民国时期中国穆斯林报刊统计表[J];回族研究;2008年04期

10 张嵘;杨文炯;;近代回族穆斯林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与人生追求——纪念成达师范学校迁重庆65周年[J];回族研究;2009年04期


  本文关键词:伊斯兰新文化运动与近代穆斯林知识分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25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925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5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