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观音图像与信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5 13:18
本文关键词:河南观音图像与信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公元前5世纪佛教在印度古国产生,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宗教之一。菩萨信仰是北传大乘佛教的核心,而观音信仰又是菩萨信仰中最受民众喜爱的一种信仰形态。在中国,汉魏时代观音信仰传入中国,并且很快被接收并流传开来,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渐成为中国最受崇拜的神灵。 随着时间的推移,观音信仰在各个时期都不相同,观音造像也在不断发展演变。河南最早的有关观音的造像是观音作为阿弥陀的胁侍出现,这也是河南最早的观音信仰净土往生型。救苦救难中的观音图像与信仰是河南存在较多的,尤其是龙门石窟和各地的博物馆造像数量丰富。随着密教佛教艺术的发展,河南也有变化观音的出现,龙门石窟是最早出现密教观音造像的地方。如果我们仔细加以分析和观察,就可以发现,观音造像在每一时期、每一地域,都有不同的特征和变化。对河南观音菩萨而言,他在每一时期的特征都不—样,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变,从他的构图、排列、容姿及表现细部的观察和分析,可以看到观音图像和信仰的逐渐中国化、世俗化,河南水月观音和送子观音的出现和分布于各地佛教寺院的三十三观音造像就是例证。中国式的观音图像与信仰—河南泗州大圣图像与水月观音在河南分布广泛,造像丰富,以及观音主尊形式的出现,表明河南观音图像与信仰形成,中原统一到观音信仰。佛教艺术的中国化、世俗化,促使观音信仰流行于社会的各个阶层,上至权贵下至普通百姓都供奉信仰,尤其是河南民间观音图像与信仰盛行,使香山寺、观音村、观音寺、观音庙、观音堂普遍存在。由于图像与信仰是相辅相成的,有一种信仰就必然有一种图像出现;有一种图像的产生,也相应会有一种信仰出现。通过以上综述和研究考察,表明河南观音图像与信仰普遍存在。
【关键词】:河南 观音图像 观音信仰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94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第一章 绪论9-15
- 第一节 研究目的9-10
- 第二节 研究现状10-12
- 第三节 研究方法12-15
- 第二章 河南地域西方净土中的观音图像与信仰15-25
- 第一节 观音菩萨概述15-17
- 第二节 河南西方净土中的观音图像17-25
- 第三章 河南地域主尊式的观音图像与信仰25-48
- 第一节 独尊的观音图像与信仰25-42
- 第二节 河南观音图像与信仰的形成42-48
- 第四章 河南地域变化观音的图像与信仰48-62
- 第一节 千手千眼观音48-56
- 第二节 十一面观音56-58
- 第三节 东方三圣58-60
- 第四节 杨枝观音60-62
- 第五章 河南地域中国化的观音图像与信仰62-77
- 第一节 河南观音信仰与泗州大圣的关系62-68
- 一 河南泗州大圣造像调查62-66
- 二 观音图像和信仰的嬗变66-68
- 第二节 水月观音68-73
- 第三节 送子观音73-77
- 第六章 结论77-79
- 附录79-104
- 参考文献104-106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06-107
- 致谢10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华庆;敦煌艺术中的《观音普门品变》和《观音经变》[J];敦煌研究;1987年03期
2 王惠民;敦煌写本《水月观音经》研究[J];敦煌研究;1992年03期
3 王振国;河南沁阳悬谷山隋代千佛洞石窟[J];敦煌研究;2000年04期
4 孙修身,孙晓岗;从观音造型谈佛教的中国化[J];敦煌研究;1995年01期
5 孙修身;四川地区文殊菩萨信仰述论[J];敦煌研究;1997年04期
6 张秀清;张柯新;;浅谈河南荥阳大海寺石刻造像的艺术特点[J];北方文物;1990年01期
7 张雪芬;河南博爱县青天河峡谷新发现北魏摩崖观世音像[J];华夏考古;2005年01期
8 郭建设;;焦作市博物馆藏两件北齐造像碑[J];华夏考古;2006年03期
9 胡永庆;;河南魏晋南北朝考古发现与研究六十年[J];华夏考古;2012年02期
10 赵志文;;河南隋唐五代考古发现与研究[J];华夏考古;201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宇恒伟;唐宋时期印度佛教的中国民间化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河南观音图像与信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38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93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