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基督教夏令儿童会初探

发布时间:2017-05-26 09:24

  本文关键词: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基督教夏令儿童会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秉着“中华归主”的福音梦想,近代来华传教士不仅在中国创办了一套从幼稚园到大学的完整的教育体制,而且还办有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其中,夏令儿童会(以下简称“儿会”或“夏令儿会”)作为一项以教育失学儿童为主旨的基督教教育慈幼事业,自上世纪初传入中国,经历了一二十年代的发展,已成为中国基督教会一项常规性的社会教育事工。本文试图以三十年代的基督教夏令儿童会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历史学、教育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条分缕析,对这一历史事物进行研究:探寻其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新陈代谢的历史过程,展现其基本的历史面貌;对“儿会”事工的组织运作进行具体阐述,总结其性质及特点;对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和历史意义进行论述。笔者认为,夏令儿童会在造福失学儿童,对其施以必要的宗教与国民常识教育的同时,带有鲜明的慈幼色彩。它的历史存在虽然不可回避其事工自身的宗教诉求和宣教性质,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失学儿童的教育问题,提高了国民素质。它对教会初等教育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对民国时期中国社会教育而言又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同时其具有的慈幼特点,更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当代的社会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基督教 夏令儿童会 宗教教育 国民常识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979.2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4
  • 中文文摘4-7
  • 绪论7-21
  • 一、问题缘起7-9
  • 二、学术史回顾9-19
  • 三、论文资料来源说明19-21
  • 第一章 基督教夏令儿童会在中国应运而起21-45
  • 第一节 从“假期圣经日校”到“夏令儿童会”21-26
  • 第二节 抗战前之基督教夏令儿童会26-34
  • 第三节 战火中的夏令儿童会34-45
  • 第二章 基督教夏令儿童会之运作45-65
  • 第一节 举办要求45-49
  • 第二节 领导机构49-52
  • 第三节 筹办工作52-65
  • 第三章 基督教夏令儿童会的性质及特点65-81
  • 第一节 夏令儿童会的性质65-67
  • 第二节 夏令儿童会的事工特点67-81
  • 第四章 基督教夏令儿童会的影响81-89
  • 第一节 对儿童及其家庭的影响81-85
  • 第二节 对青年服务员、教会和社会的影响85-89
  • 第五章 结语89-91
  • 参考文献91-98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98-99
  • 致谢99-101
  • 个人简介101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杜银蝶;民国时期儿童社会教育初探(1927-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杰;民国时期的基督化家庭运动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基督教夏令儿童会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64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964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7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