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宗教思想浅析
发布时间:2017-05-26 10:01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宗教思想浅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近代宗教批判的历史过程,指出这一过程经历了上帝的自然化,上帝的理性化和上帝的人本化三个阶段。马克思继承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同时又超越了他,马克思对宗教采取了人本化的理解,他所谈论的不是抽象的人的本质,而是从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史观出发的具体的现实的人。马克思认为宗教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它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宗教的根源在于人的现实世界的苦难,是“无情世界的感情”。马克思的贡献在于把宗教产生的根源归结于世俗基础,他认为人的彻底解放和作为人的异化表现的宗教的消亡是一个长期的运动过程,作为非理性的异化的宗教只有在理性科学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变得明白而合理的条件下,才能被迫退出历史舞台。
【关键词】:马克思 宗教 宗教批判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91
【目录】:
- 内容提要4-7
- 引言7-8
- 第一章 近代宗教批判的历史过程8-18
- 第一节 上帝的自然化8-10
- 1. 近代经验科学的发展与人对自身理性的自信8
- 2. 宗教改革对教会的黑暗的揭露8-9
- 3. 唯名论对上帝的实体性的消解9-10
- 第二节 上帝的理性化10-12
- 1. 笛卡尔对我思主体的确立10
- 2. 经验论与唯理论的矛盾10-11
- 3. 康德对主体性原则的确立11-12
- 第三节 上帝的人本化12-18
- 1. 费希特的范畴演绎对康德的现象与物自体二分的突破12-13
- 2. 黑格尔思辨辩证法实现上帝的人本化的完成13-15
- 3. 费尔巴哈由感性的原则宣说了上帝人本化过程的完成15-18
- 第二章 马克思的宗教思想18-28
- 第一节 马克思对宗教的人本化的理解18-20
- 1. 人创造了宗教而非宗教创造人19
- 2. “宗教是人民的鸦片”19-20
- 第二节 马克思对宗教的历史地位的分析20-21
- 1. 宗教是“无情世界的感情”20
- 2. 宗教造成了人们在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20-21
- 第三节 马克思宗教思想前提21-28
- 1. 马克思对近代上帝人本化思想的继承21-22
- 2. 马克思对近代理性主义的继承22-23
- 3. 马克思对个人主义的继承23-28
- 第三章 马克思对宗教根源追问导致了对现实批判28-37
- 第一节 现实批判是宗教批判的深化和延续28-34
- 1. 现实苦难是宗教的根源28-31
- 2. 费尔巴哈已经完成了对宗教的学理的批判31-33
- 3. 对现实的批判已消解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33-34
- 第二节 现实批判和宗教批判的共同目的34-37
- 结语37-38
- 注释38-39
- 参考文献39-42
- 中文摘要42-45
- Abstract45-49
- 后记49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晔;从实体泛神论到实践无神论[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宗教思想浅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64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9642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