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上世纪之交中国乡土基督教民群体信仰状态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8 13:02

  本文关键词:上世纪之交中国乡土基督教民群体信仰状态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主要是就上世纪之交,即庚子闹教打教风潮时期,中国华北乡土基督教民群体的整体信仰状态作一浅显的勾勒和疏理,再现中国乡村基层教民群体别具一格的宗教意识和信仰特色,及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浓厚的文化心理,从而来说明中西文化之间的一种交互式的复杂的交流范式。 教民群体是在中国近代社会结构内部衍生出来的一个群体,它具有特殊政治、文化色彩和社会边缘性。它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畸形物,他们因为特殊的信仰和行为,特殊的身份认同而成为一具有人际边缘性格的所谓的“异类”。这种边缘性和特殊性也使得他们的信仰状态表现出来了复杂性和特殊性。 乡土教民走向耶稣基督的皈依过程是复杂多样的,其皈依动机异彩纷呈,斑驳陆离。中国乡里社会传统民间文化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深深的折射在他们信教的动因轨迹中,,编织成了一幅复杂的皈依动机和皈依类型的丰富图景,从而也初步展现了他们新的信仰状态。重实用和功利的传统文化心理最具有代表性,尤其在内忧外患极其严重的晚清社会里。世俗功利,宗教功利,还有两种或多种功利目的相交织的皈依,家庭传统影响下的皈依,教理思索渐进性的皈依,渴求来世灵魂升天堂的皈依,突发式的皈依,贞女观念号召和影响下的皈依,为赎却今生所犯之罪孽的皈依等等,纷繁复杂。从其走向耶稣和教堂的动机,也可窥探其内心意识、价值取向和文化心理,表现在他们的生活实践和人生际遇中的历史行为就更多样化了。 特殊的历史情境,为如实再现他们的所谓的宗教信仰和宗教行为实践提供了绝好的历史契机和展现的舞台。非理智的打教闹教狂潮的掀起,社会陷入了非常态状态。乡土教民群体成为一切矛盾和打击的首当其冲的靶子,面临着极端恶劣的社会情境,他们将作何打算,又将何去何从,特殊的历史时代和情境对他们的宗教信仰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此时的信仰又将对时代和处境做出何种回应?信仰与时代开始了历史的对话和交流,从而表现出了多种信仰状态和信仰行为。自始至终坚守基督信仰,慨然“致命”;迷恋于宗教神迹的崇拜和对神功无限
【关键词】:上世纪之交 乡土基督教民群体 皈依动机 信仰状态 本土文化底蕴 文化互动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56;B979.2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9
  • 前言9-18
  • 一. 本文所使用的基督教的称法及教民群体范畴的说明9-10
  • 二. 本文研究时限和研究对象空间限定的说明10-11
  • 三. 本文的写作缘起、设想、主旨及意义11-16
  • 四. 本文研究所运用的主要理论和方法16
  • 五. 本文所使用的主要史料16-17
  • 六. 本文的基本框架17-18
  • 第一部分 教民—中国近代特殊政治、文化、社会边缘性群体的形成18-25
  • 一、晚清教民研究概况18-19
  • 二、晚清基督教的来华和中国教民群体的发展概况19-21
  • 三、“教案”的频发和“教民”问题的凸显21-23
  • 四、中国近代教民群体的特殊性和边缘性23-25
  • 第二部分 教民的皈依——历史动机的简析和新的信仰状态的初步展现25-44
  • 一、晚清教民皈依动机研究概况25-26
  • 二、宗教学意义上的宗教价值及对“皈依”理解26-28
  • 三、晚清教民皈依动机的历史分析和新的信仰状态的初步展现28-42
  • 四、中国近代教民皈依动机复杂性和特殊性的历史和现实原因42-44
  • 第三部分 非社会常态下教民信仰状态的展现——时代、情境与信仰的相互回应44-65
  • 一、教民信仰状态研究概况44
  • 二、教民的“自我体认”44-46
  • 三、教民信仰状态的独特展现——时代、情境与信仰的相互交流与对话46-60
  • 四、教民信仰状态的背后——浓浓的本土文化底蕴60-65
  • 结语65-67
  • 附录67-70
  • 致谢70-7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1-72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72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欣;基督教在近代陕北的传播研究[D];延安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上世纪之交中国乡土基督教民群体信仰状态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26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4026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1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