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评韦伯宗教思想与马克思宗教思想的对立

发布时间:2017-06-05 00:14

  本文关键词:评韦伯宗教思想与马克思宗教思想的对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韦伯自称他是在马克思所设定的思想框架下工作的。但是,他对马克思的继承存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否定性的继承,西方思想界也常用他来对抗马克思主义,,用“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旗手”韦伯抗衡“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因此,在今天,我们要继承、发扬马克思的遗产,就必须讨论韦伯,处理韦伯,回答韦伯。本文主要叙述了韦伯在宗教思想方面与马克思的对立,并对其加以评价和分析。 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宗教批判思想,分别从马克思关于宗教观念反映社会存在、阶级利益等方面说明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根本原理,然后描述马克思、恩格斯如何运用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解释宗教的产生、发生和消亡的历史过程,最后,在与韦伯关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论题的特别关联中,介绍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如何从根本上决定了宗教改革的产生和本质的论述。 本文第二部分介绍韦伯反马克思的历史唯心主义宗教思想。韦伯认为,新教伦理产生了资本主义精神,而资本主义精神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东方宗教由于不存在这样一种宗教伦理和精神性因素,所以尽管在物质条件和其他条件方面或许更有利于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却迟迟不能产生和发展出资本主义生产和生活方式;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和生活方式不仅在新教中有其来源,而且在古代犹太教和基督教观念中有其远因;从世界历史范围来看,资本主义乃是在很大程度上被宗教所一步步决定的“世界理性化”或“脱魅化”的整体过程的一部分或最后阶段。 本文第三部分尝试对韦伯唯心主义宗教思想加以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和评价。第一,在韦伯看来,资本主义是由于一些新教徒在加尔文教义的鼓舞下,勤勉奋发,拼命劳动发财同时又不肯浪费任何财富而是将其不断投入再生产造成的,这是韦伯讲述的一个关于资本主义起源的资产阶级神话,它为资本主义血淋淋的原始积累过程涂上了一层神圣和道德的色彩。第二,韦伯的宗教思想的实质在于,它不仅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理论,而且特别是某一特定时代的资产阶级的政治理论,即帝国主义时代的资产阶级的政治理论,鼓吹的是赤裸裸的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第三,从作为具体研究方法的角度来说,马克思和韦伯在宗教思想上的对立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宗教思想和韦伯宗教思想又具有某种一致性和互补性。
【关键词】:马克思 韦伯 宗教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91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0
  • 1 引言10-13
  • 2 马克思宗教思想13-24
  • 2.1 作为社会意识形式的宗教观念13-15
  • 2.2 作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宗教观念15-17
  • 2.3 宗教观念和宗教信仰的历史17-21
  • 2.4 宗教改革与资本主义21-24
  • 3 韦伯宗教思想24-36
  • 3.1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24-29
  • 3.2 东方宗教与资本主义精神29-32
  • 3.3 犹太—基督教传统与世界理性化32-34
  • 3.4 宗教世界图象与世界理性化34-36
  • 4 对韦伯宗教思想的分析和评价36-44
  • 4.1 资本主义产生真的是由于新教徒禁欲吗?36-39
  • 4.2 韦伯鼓吹所谓"新教伦理"意在为帝国主义强权政治张目39-41
  • 4.3 韦伯—马克思宗教思想对立在认识论上的相对性41-44
  • 5 结论44-45
  • 参考文献45-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投稿须知[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1年01期

2 纪双城;;英国有一座马克思主义小镇[J];世界博览;2011年13期

3 王纯;;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特征[J];中外企业家;2011年14期

4 ;李大钊 中国第一位马克思主义的举旗人[J];中华儿女;2011年13期

5 孙春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意义[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8期

6 胡祝欣;杜静宜;;浅析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J];学理论;2011年21期

7 宋保傧;;“人本主义”逻辑的差异——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比较[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8 郭刚;;角力与诘难:梁启超对社会主义的传播[J];长白学刊;2011年05期

9 曾倩颖;;《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书评[J];知识经济;2011年14期

10 白振祥;;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评《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研究》[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晓英;;弘扬延安精神 增强“问题意识”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A];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方诗铭;刘修明;;“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坚持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拓者郭沫若的正确道路[A];郭沫若研究第一辑[C];1985年

3 姜佑福;;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质”看当代中国“理论创新”的主题[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4 董瑞华;;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5 黄书进;史国枫;;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实践探索与创新发展[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6 洪涛;;韦伯与马克思——论“文化—政治”与“经济—社会”[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三辑)[C];2002年

7 赵会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开展钱币研究工作[A];中国钱币论文集[C];1985年

8 邹昆辉;;建国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A];陕西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许兴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繁荣发展我国理论经济学——兼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的历史使命[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杨柄;;毛泽东的《讲话》——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与文艺理论的完美交融[A];抗日战争与延安文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戴钢书;马克思主义对文艺的指导作用[N];中国艺术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田建明;马克思主义在欧洲还好吗?[N];中国民族报;2008年

3 钟平;永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4 记者 汪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导论坛在津举行[N];天津日报;2008年

5 王杰;马克思主义与儒学高层论坛综述[N];学习时报;2008年

6 【美】阿里夫·德里克 于海青 美国俄勒冈大学耐特社会科学讲座教授;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面临的挑战[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7 郑萍;佐佐木力与《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8 钟君;第二届全国马克思主义院长论坛在南宁召开[N];光明日报;2008年

9 记者 陈欣然;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导论坛举行[N];天津教育报;2008年

10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陈学明;为什么不提“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成果”?[N];社会科学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富文;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陈爱萍;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童贤成;论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整体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魏连;胡绳与马克思主义[D];山东大学;2011年

5 李兴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演进规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杨茜;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先进文化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7 李庆喜;胡绳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张志勇;人与制度的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9 余一凡;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杨宏伟;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与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炜;推动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0年

2 郭栋;在新的历史时期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方向研究[D];中北大学;2010年

3 杨宇晓;刘少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4 方宇鹏;评韦伯宗教思想与马克思宗教思想的对立[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5 郑丽玲;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意蕴和基本路径[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詹乐;我国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7 李双套;伊格尔顿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以及启示[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8 潘之光;科技文化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涂莹;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曹俊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的丰富和发展[D];西华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评韦伯宗教思想与马克思宗教思想的对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24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4224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5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