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玛派大圆满法与禅宗思想之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9 13:12
本文关键词:宁玛派大圆满法与禅宗思想之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宁玛派是藏传佛教历史最悠久的派别。禅宗入藏使得宁玛派大圆满法与禅宗之间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影响直至今日绵延不绝,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概述了禅师在吐蕃的活动情况,以及宁玛派与禅宗的渊源关系,并主要从见修两方面对宁玛派大圆满法与禅宗进行比较。运用比较宗教学的研究方法,从具体概念着手,对心性论最基本的范畴、心性内在结构的解析、心的类别、心性论的最终指向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着重阐述了作为二者理论要旨的心性论的异同。从修行觉悟的前提条件、见道悟理的顿渐、基本的修持方式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大圆满法与禅宗修行觉悟方式的异同。以期加深对二者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理解,促进大圆满法和禅宗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宁玛派 大圆满法 禅宗 心性论 修行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948
【目录】:
- 汉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0
- 1.1 选题背景8
- 1.2 本选题的研究现状8-9
- 1.3 本选题的研究方法9
- 1.4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9-10
- 第二章 宁玛派与禅宗的思想渊源10-14
- 2.1 摩诃衍其人10
- 2.2 吐蕃僧诤10-11
- 2.3 禅宗入藏的影响11-12
- 2.4 宁玛派与禅宗的思想渊源12-14
- 第三章 大圆满法与禅宗的理论要旨:心性论14-29
- 3.1 心性论的最基本范畴:“心”、“性”14-17
- 3.1.1 大圆满法“真心”一元论14-15
- 3.1.2 禅宗的“心地性王”15-16
- 3.1.3 二者对“心”、“性”及其关系的理解差异16-17
- 3.2 对心性内在结构的解析:体、相、用17-21
- 3.2.1 大圆满法之心的“体、相、用”18-19
- 3.2.2 禅宗的“体、用”一如19-21
- 3.2.3 显密差异下二者对心性内在结构的表述差异21
- 3.3 心的类别:真心与妄心21-25
- 3.3.1 对大圆满法“真心”与“妄心”的不同观点22-23
- 3.3.2 禅宗“真心”与“妄心”由对立到统一23-24
- 3.3.3 同中有异的“真心”与“妄心”24
- 3.3.4 与“真、妄”相关的心性道德判断:善、恶24-25
- 3.4 心性论的最终指向:佛性25-29
- 3.4.1 大圆满法之“心之自性即是佛”26-27
- 3.4.2 禅宗之“心即佛”与“无心是佛”27
- 3.4.3 二者佛性说的细微差别27-29
- 第四章 大圆满法与禅宗的修行觉悟方式29-39
- 4.1 依止善知识是修行觉悟的前提和条件29-31
- 4.1.1 修习大圆满法时依止上师之必要性和规则29-30
- 4.1.2 禅宗大德强调善知识教诲的重要性30-31
- 4.1.3 上师、善知识在二者修行过程中的不同地位31
- 4.2 见道悟理时的“顿渐”之辩31-35
- 4.2.1 大圆满法修行顿渐显著不同而圆融相成31-32
- 4.2.2 禅宗内部的“南顿北渐”32-34
- 4.2.3 大圆满法与禅宗“顿渐”的不同34-35
- 4.3 基本的修持方式之一:禅定35-39
- 4.3.1 大圆满法注重调身35-36
- 4.3.2 禅宗偏于悟心36-37
- 4.3.3 二者禅定的显著差别37-39
- 第五章 结语39-41
- 参考文献41-48
- 附录48-49
- 致谢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班班多杰;周拉;;简论上师善知识与藏传佛教的关系[J];法音;2007年02期
2 佟德富;试论禅宗在吐蕃社会的传播及其影响[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99年03期
3 牛宏;浅析大圆满法与大手印法的异同[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2000年03期
4 才让;从《五部遗教》看禅宗在吐蕃的传播和影响[J];西藏研究;2002年01期
5 夏春峰;论宁玛派大圆满法心性论的实质[J];西藏研究;2002年02期
6 邱环;浅论藏传佛教的禅思想[J];西藏研究;2002年02期
7 朱丽霞;8~9世纪流传于吐蕃的禅宗派别考——兼论宁玛派与禅宗的思想渊源[J];西藏研究;2004年02期
本文关键词:宁玛派大圆满法与禅宗思想之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26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462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