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峭哲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0 17:14
本文关键词:谭峭哲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谭峭是唐末五代道士,其主要著作为《化书》。《化书》分为六部分,即六化,每化为一卷,即道化、术化、德化、仁化、食化、俭化,全书共110篇。谭峭《化书》主要运用道教哲学思想和儒家伦理观念,用类推比附的手法,从事物的变化中,阐述修道成仙的思想,探寻社会治乱的因由,指出实现太平治世的道路。“化”是全书的核心,谭峭认为世间的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处在转化之中,这种转化有一定的必然性,遵循一定的规律。他说:“其来也势不可遏,其去也力不可拔。”《化书》不仅在社会历史观上有独到观点,而且在哲学思想、内丹理论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从北宋陈抟始,直到元代全真道十方丛林之规制,都将《化书》作为必读的经书。 谭峭的《化书》从“道化”篇入手,他首先提出了虚、神、气和形四种范畴,认为世界万事万物都是依靠这四类范畴发展、延续,并达到长久存在的“成仙”状态。而这种长久存在、流转不息的“气”和“形”也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类似能量守恒的转换。在揭示出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之后,谭峭指出了变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他在《化书》中大量使用类比推理的方式,用及动物世界的生存法则来隐射人类社会中常见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谭峭认为人类社会发生战争和动乱的主要原因是粮食分配不均匀,贫富差距悬殊引起的;谭峭提出要用仁义和道德去克服人们的欲望,使人们安于现状,他认为“礼”和“德”在社会的作用非常重要,有助于缓解各个阶层的矛盾,是衡量人类更高层次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尊重的道德标尺。 谭峭哲学中糅杂了汉唐以来的佛道思想,出入佛道的宋明理学家们从不同方面吸取谭峭的思想,使之成为唐宋哲学发展中的一个中间环节。从这个方面来说,五代时期的道教在道教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唐末五代十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动乱和士人的避世,道教关心的内容也由唐代炼丹求仙向探寻社会治乱原由方面转变;而恰恰是这种转变,扭转了汉代以来人们对丹药的医理、药理作用的认识。谭峭的修炼方式以内丹为主,外丹为辅,《化书》中广泛涉及内丹的修仙之术和“隐形变化”之术,同时也以较大的篇幅探寻社会动乱原由。唐末宋初时期,道家修丹方式已经完成了从重视外丹到重视内丹的转变。而这种转变体现出知识分子为探寻社会治乱原由和提高自身内在修为方面所做的努力。
【关键词】:谭峭 化书 道化 仁化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95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绪论9-12
- 第一章 《化书》与谭峭其人12-16
- 第一节《化书》的时代背景12-14
- 第二节 谭峭生平简介与《化书》的写作14-16
- 第二章 “道化”与“术化”——虚实相通16-21
- 第一节 从“虚化神”到“争夺化败亡”的大化16-18
- 第二节 神、气,形的大含之化18-20
- 小结20-21
- 第三章 “德化”与“仁化”——劝民为善21-26
- 第一节 德化与“五常”21-23
- 第二节 仁化与礼仪23-25
- 小结25-26
- 第四章 “食化”与“俭化”——治乱之道26-33
- 第一节 由“食化”看政乱的缘由26-27
- 第二节 “俭”为“万化”之根源27-30
- 第三节 以礼、德为主的治道30-32
- 小结32-33
- 第五章 谭峭《化书》的思想价值33-37
- 第一节 化书对道教内丹学的影响33-35
- 第二节 从《化书》看唐末五代时期的三教融合35-37
- 参考文献37-38
- 后记38-4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0-41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伟;谭峭道教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谭峭哲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63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466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