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三大宗教的核心哲学理念及其差别与特色
本文关键词:古印度三大宗教的核心哲学理念及其差别与特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古印度三大宗教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三教哲学思想极为丰富,在事物或生命现象中的主体、事物的本质、事物的主要形态类别划分等问题上均有细致和深邃的思想。它们在内容上有差别也有关联,是古印度宗教哲学的核心理念,展示了东方文化的鲜明特色。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哲学系暨外国哲学研究所;
【关键词】: 东方哲学 印度宗教 婆罗门教 耆那教 佛教
【分类号】:B929
【正文快照】: 婆罗门教、耆那教、佛教是古印度三大主要宗教派别。这几个派别在印度产生历史久远,理论博大精深,在世界各地也有不同程度的传播。三教产生并曾流传于相同的地区,在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方面有着相同之处,但也有形成原因和社会阶层基础的不同。因而,它们在理论上有很多相同点,同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卫群;;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与奥义书思想[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孙婷;;古印度各派量论体系之比较[J];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蒲长春;;佛教和希腊文化的相遇——论《那先比丘经》的问答方法[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邬q;;弥曼差派的无神论和认识论思想中体现出的复杂性观念[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郑伟宏;;论印度佛教逻辑的两个高峰[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刚晓;;关于陈那论师的正量[J];法音;2009年11期
7 宇恒伟;毕秀芹;;道信“念佛禅”与心理分析中的“自我”问题[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8 许潇;;早期佛教世界观的演进历程——以说一切有部经论为中心[J];北京社会科学;2015年10期
9 邬q;;古印度哲学的信息、系统、复杂性思想的基本特质(上)[J];河北学刊;2009年03期
10 邬q;;古印度哲学的信息、系统、复杂性思想的基本特质(下)[J];河北学刊;200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朱文信;梵·吠檀多·瑜伽[D];浙江大学;2011年
2 邱忠鸣;北朝晚期青齐区域佛教美术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3 高小强;唯识学“转识成智”说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周瑾;多元文化视野中的身体[D];浙江大学;2003年
5 高颖;《大毗婆沙论》的修心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魏艳枫;生命与永恒[D];浙江大学;2013年
7 张源旺;从空性到佛性[D];苏州大学;2012年
8 党措;瑜伽密教神yG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福;藏传佛教“十善”中的伦理思想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敏涛;《正理经》论辩学说的内在特征[D];复旦大学;2011年
3 郭雪;中国道教与印度瑜伽养生的比较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1年
4 钢特木尔;《十善福白史册》的逻辑思维与佛教哲学思想[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5 何俐;瑜伽三昧境界的审美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陈建华;庐山慧远“实有”思想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7 周理;真理的逻辑前提[D];贵州大学;2008年
8 陈丽霞;瑜伽的中国化进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姜铁稳;佛教量论因明学解脱道之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10 张俊祥;佛教量论因明学现量之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许静;;印度耆那教发展的原因探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2 杨仁德;耆那教若干问题浅探[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3 孙明良;耆那教[J];世界宗教文化;2000年02期
4 高志红;Christophe Boisvieux;;极端尊重生命的圣徒[J];人与自然;2012年01期
5 继辉;;印度圣菩提 落叶也值钱[J];青年博览;2007年15期
6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熊坤新;裸身的修行者[N];中国民族报;2005年
本文关键词:古印度三大宗教的核心哲学理念及其差别与特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77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477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