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化宗教与民俗宗教——以羌族民间故事文本解读为例
本文关键词:制度化宗教与民俗宗教——以羌族民间故事文本解读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宗教存在着哲学宗教(philosophical religion)的一面,也存在着实践宗教(practical religion)的一面。然而在研究现状中,文字社会的哲学宗教与无文字社会的哲学宗教却被诸多研究者人为地赋予了时间先后关系,并根据这种时间关系给多种多样的宗教定出了高低、优劣之分。此类研究不仅存在着极大的片面性,也割裂了同一时空下的制度化宗教与民俗宗教的联系,当然也无法解释人类多元性的宗教现象。而在实际的宗教生活中两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民俗宗教还呈现出强大的文化借用能力,即便是无文字的少数民族社会也能够借助文化自信,在宗教实践中将制度化宗教的元素整合进自己的体系里,并付诸于自己的宗教实践。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关键词】: 制度化宗教 民俗宗教 羌族 释比 无文字社会
【分类号】:K891;B920
【正文快照】: 前言众所周知,羌族虽然拥有北部及南部方言,但是没有文字,20世纪90年代借国家语言政策相对宽松之利,经国内语言学者与羌族地方精英的合力,创制了一套拼音文字方案,也在羌族地区试用过两年多时间,但最终因高层无意推动,方案被束之高阁,至今未能推广使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平;;羌族文化与羌族性格的双重展示——《羌族释比文化研究》解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马新;原始崇拜体系与中国文化精神的起点[J];东岳论丛;2005年01期
3 许结;;赋颂与赋心——论赋的宗教质性、内涵与衍化[J];古典文献研究;2004年00期
4 郭海明,田洋;再读安藤忠雄“光的教堂”[J];华中建筑;2004年05期
5 高秉江;自然神学与科学[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王纪潮;楚文化中的动物符号和前宗教问题[J];江汉考古;2003年04期
7 叶舒宪;“原始思维”说及其现代批判[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8 王倩;尹虎彬;;从语义比较到文明探源——论比较神话学的近代转向[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9 齐梅,柳海民;关于教育起源的假想与推断[J];辽宁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10 苑一博;解读印度宗教的多神崇拜特点——兼谈宗教从多神教向一神教的转变[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黎明;王欢;;经济结构、社会网络与宗教认同的实证研究[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刘益宇;;两种信仰系统的“和而不同”——科学与宗教交融何以可能[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3 夏毅辉;;论中国文化内在发生、发展的地域因素——从“六朝”地理概念切入的研究[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赵杰;;两种“生命的学问”——从比较研究方法看儒学与基督教“会通”之途径[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五辑[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奕阳;十九世纪欧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宗教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王萌;融摄与对话:现当代佛教与科学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余虹;禅宗与全真道宗教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齐梅;教育学原理学科科学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孔富安;中国古代制玉技术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6 朱亦一;论施蒂纳的形而上学批判及马克思对其批判的批判[D];清华大学;2007年
7 张剑;耸立在地平线上[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秋丰;论先秦时期的巫术与教育[D];吉林大学;2008年
9 李乐营;高句丽宗教信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侯艳芳;自然之天与宗教之天[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肖男;先秦时期的原始宗教与王权[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郑国;民国前期迷信问题研究(1912~1928)[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曾强;冲突与适应:对当代农村宗教信仰的社会学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4 杨斌;斯密伦理学中的神学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5 周虾娇;费尔巴哈宗教观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马海燕;鼓山禅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吴牧;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法律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8 吴睿;我们这个“朝圣”的时代:对当代城市宗教信仰的人类学思考[D];复旦大学;2008年
9 赵越;信仰的网络[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10 王潇慧;古代人形玉器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余跃明;释比——羌文化的《大百科全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张登军;;北川释比的现实与尴尬[J];百姓;2008年12期
3 毕玉玲;;羌族的图腾崇拜与释比文化[J];戏曲研究;2002年03期
4 贾银忠;;羌族非遗传承人老龄化严重[J];文化月刊;2011年05期
5 陈安强;刘汉文;;汶川地震后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释比”和“释比文化”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05期
6 刘志荣;白珍;杨烨;;论羌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类型与表现形式[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7 李祥林;;释比·羌戏·文化遗产[J];中外文化与文论;2009年02期
8 程卓;;从“跳端公”谈羌族“释比”文化的传承与保护[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9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祥林;;羌族戏剧文化遗产亟待抢救保护[A];羌去何处——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专家建言录[C];2008年
2 徐亚娟;;阿尔村羌族祭山还愿会实录[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焦虎三;释比:羌文化的灵魂[N];中国民族报;2011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廖e
本文编号:4855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485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