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光庭对重玄学思想的总结
发布时间:2017-06-26 16:01
本文关键词:论杜光庭对重玄学思想的总结,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杜光庭是唐末五代时期的“道门领袖”。本文旨在以《道德真经广圣义》这一代表杜光庭道家哲学思想与道教理论水平的著作为着眼点,探究杜光庭总结重玄学思想的宏大抱负、学术方法和宗归旨趣。 道家与道教哲学发展到隋唐时期进入了鼎盛阶段,并出现了一种极具思辨色彩的学术思想——重玄哲学,这是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的学术背景。为此,,在了解隋唐道家与道教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考察重玄学思想的源流和内涵,是本文研究的起点。从源头上展现杜光庭的重玄学思想,进而探讨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的写作使命,就成为本文首先要完成的任务。这也就构成了本文的第一章。这一章力图探索的是杜光庭撰述《道德真经广圣义》的宏大抱负,即通过梳理历代《道德经》注疏,营造重玄之境。 第二章集中探讨杜光庭在总结重玄学思想的过程中所运用的学术方法和辩证思维。为了应对各种挑战,杜光庭一方面融合儒佛道三家来发挥道教之学,“广征博引,三教会通”,援引各家之长为己所用;另一方面深发“道德”之内涵,凝炼出“体用相资”的哲学思维,以增强道教的思辨能力。 第三章关注的是杜光庭总结重玄学思想的宗旨。杜光庭生活在由盛转衰、由治转乱的唐末五代之际,抚宗立教、拯救生灵的历史责任感促使其将重玄学的诠释宗旨定位于理身理国之道,力图解决道教修心养性与关心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并将“理身”作为“理国”之本,进而提出“性命双修”的道教哲学。 本文期望通过以上三方面的探究,探寻杜光庭重玄学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杜光庭 重玄学 道家道教哲学 理身理国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B959.2
【目录】:
- 导言 杜光庭重玄学思想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10-14
- 第一节 杜光庭的生平与著述10-12
- 第二节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意义12-14
- 第一章 梳理《道德经》注疏,营造重玄之境—杜光庭总结重玄学思想的学术背景和宏大抱负14-28
- 第一节 杜光庭总结重玄学思想的学术背景14-20
- 第二节 梳理历代《道德经》注疏20-22
- 第三节 造重玄之境22-28
- 第二章 三教会通,体用相资—杜光庭总结重玄学思想的方法28-37
- 第一节 广征博引 三教会通28-30
- 第二节 道德异同 体用相资30-37
- 第三章 无欲理身,无为理国—杜光庭总结重玄学思想的宗旨37-44
- 第一节 无欲理身 终得仙道38-40
- 第二节 道德为本 无为理国40-41
- 第三节 身国同构 身理则国理41-44
- 结语 杜光庭重玄学思想的历史地位44-47
- 参考文献47-49
- 后记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恩林;试论重玄学的内涵与源流[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孙亦平;杜光庭的“经国理身”思想初探——兼论道教的终极理想及其现代意义[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孙亦平;杜光庭的重玄学思想初探[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张亚平;杜光庭著述叙录[J];四川文物;1999年06期
5 崔珍皙;重玄学与宋明理学——以重玄学、华严宗以及程朱理学之间的比较为中心[J];世界宗教研究;2000年04期
6 强昱;成玄英重玄学思想述要──以《庄子疏》为中心[J];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03期
7 尤佳;杜光庭与蜀中道教的发展[J];文史杂志;2003年06期
8 梅尼尔(EvelyneMesnil) ,吕鹏志 ,常虹;傅飞岚著《杜光庭(850—933)——中古中国末叶的皇家道士》评介[J];宗教学研究;2002年02期
9 罗争鸣;杜光庭生平的几个问题的考证[J];宗教学研究;2002年04期
10 顾春;唐代道教重玄学对道体的解构和心体的建构[J];宗教学研究;2002年04期
本文关键词:论杜光庭对重玄学思想的总结,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66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486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