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热贡年都乎村“於菟”仪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7 09:18

  本文关键词:热贡年都乎村“於菟”仪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青海省热贡年都乎村的“於菟”是每年农历十一月份举行的一种民俗仪式,其主要内容为岁末驱邪纳福、诵经祈祷。这一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仪式,长期以来被国内外诸多学者所关注。虽然学术界对此仪式的研究有相当数量的论文,但笔者认为,对於菟仪式的研究不仅在仪式名称的翻译上有误,而且就目前的研究成果而言,仍然是不系统、不全面的。“於菟”是个较大的民俗仪式,分为四个仪式单元:1、准备仪式(僧侣及村民集体诵经);2、仪式序幕(“邦”仪式);3、核心仪式(“於菟”);4、闭幕仪式(僧侣、村民聚集寺院集体诵经、最后聚餐)。这四个小的仪式单元总体构成“於菟”仪式,使其成为一种所谓的民俗系统。可现有的研究成果,多数都是对“於菟”驱邪祈福活动的研究,而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小的仪式单元,如果仅仅以一个单元仪式来概括整个仪式是不全面、也不科学的。所以,本文拟对这一习俗的内涵、词义、象征、渊源提出自己的看法。“於菟”仪式应属于藏族“勒垛((?))”文化范畴,从藏族“勒垛”的视角去研究、分析年都乎村的年末驱邪祈福仪式更切实际。“於菟”这一民俗事项能够一直延续至今,是与年都乎村民的心理需求是分不开的。这正好反映了村民驱邪引福,趋利避害的一种心理需求,从而也体现了此仪式的功利性。同时它也为研究藏族“勒垛”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於菟”仪式作为村民集体驱邪纳福、祛疫避凶的传统民俗活动,对于维系年都乎村民的集体意识,维持特殊的文化与民族认同感。同时,此仪式亦为村落的集体民俗文化的举办和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就目前而言,对于“於菟”仪式,学术界有多种源流说法:一、古代羌人图腾说;二、楚人崇虎说;三、拉卜楞引入说。其中主张羌人图腾与楚人崇虎说的论文较多。而首次将年都乎村的“於菟”仪式以文本(汉文)形式公之于众的应该是乔永福先生,他发表了《年都乎“於菟”舞分析》一论文,初次将年都乎村的此仪式((?))音译成了“於菟”一词。此后,“於菟”这一写法在学术界约定俗成并被广泛引用,也成了官方用词。因此,笔者遵从惯例,暂用“於菟”这一写法,但笔者认为这样的写法欠妥,容易造成理解上的错误。目前,许多专家学者都围绕着“於菟”这一词对年都乎村的“於菟”仪式展开了前所未有关注和讨论,其研究日益深入,取得了一些成果。在考证其历史渊源、描述其现状方面,学界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材料。通过众多有关学者的调查研究,“於菟”仪式的研究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不足和失误也随处可见。比如:将(?)仪式译为“於菟”这一词,不仅会造成整个文化背景理解上的错误与混淆,而且还涉及到村居的族源、历史、信仰等层面。仅仅因仪式名称来论断其仪式渊源是不科学的,至少我认为是不全面的。因为“於菟”仪式者需要在身上画上虎豹兽纹,有猛兽的特征。从而以这样的特征、以“於菟”这样的翻译,主张楚风图腾崇拜的学者们认为:“於菟”是古汉语词汇,在《左传·宣公四年》中就有记载:楚人为乳谷,谓虎於菟。从而得出年都乎村的“於菟”仪式就是楚风遗俗的论断。当然,这种拥有老虎特征的仪式,也仅仅只是於菟仪式中的一个仪式单元。我们研究一个仪式要从整体上看,要从它的核心目的与意义去分析、去研究。也有个别藏族学者主张其为青藏高原本土“勒垛”仪式。认为此仪式与藏区原始宗教、苯教、藏传佛教密不可分,但持其观点的论文著作微乎其微、少之又少。於菟仪式是以祈福、娱神、驱邪、诵经为主的仪式。从藏族“垛”的角度去分析,我们可以从於菟仪式的内容与形式上获知,於菟中驱邪仪式的实质性目是通过以“看子”(是一种烧制而成的空心饼)作为“病魔或者不干净”的载体去引诱和驱赶村民认为的妖魔鬼怪,以达到村落和家庭安详的目的。所以,笔者认为於菟仪式属于藏族“垛”文化的范畴。“垛”以及与其相关的仪式仪轨是藏族宗教中的一种特殊的实践模式,在宗教实践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然,包括“於菟”仪式在内的“垛”文化的践行是为了能够解决村民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达到心理安详的目的。而不是为了众生与世界的和平等高大的目标。“垛”与其实践仪式在藏族民间宗教、苯教和藏传佛教中的实际实践模式虽然并非完全相同,但在本质上师大同小异的。“於菟”正是属于藏族“垛”文化范畴的驱邪仪式。因此,我认为最恰当的翻译应为“蕃垛”。当然,后来也因特殊的历史时期、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民族成分,於菟仪式中或多或少也掺杂了一些外来文化元素。但其根本依然属于藏文化,植根在所有村落民众的生活习俗、思想认知当中。在整个仪式中,於菟拉哇是仪式的核心人物,属于世袭传承,所以对“於菟拉哇”的研究也尤为重要。可以说“拉哇((?))”是藏族民间及其重要的宗教实践者,在民间信仰中有时比喇嘛更加活跃。类似于拉哇的巫师可以说是藏区不同时期历史文化的重要栽体。文章对“拉哇”的传承、教育、在整个仪式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他的社会功能等作出深入细致的分析。“於菟拉哇”以严格遵守直系传承方式已传至第六代。另外,包括仪式仪轨、仪式唱词、仪式经文、法器、象征物的塑造技艺等,都是通过其家族的世系传承来继承的。我们称其家族为:“拉哇仓((?))”,在其家族中,於菟拉哇只传男而不传女。於菟的传承可分为:1、直系传承;2、旁系传承;3、非亲属传承。如果“拉哇仓”出现继承断层现象,家中无子或子无意继承,才能转给旁系。“於菟拉哇”的传承与热贡地区六月会期间的“拉哇”的传承是有区别的,其职责也各不相同。本文对於菟拉哇与热贡地区六月祭祀仪式的“拉哇”又做了进一步的分析与阐述。於菟仪式是个系统完整的民俗仪式,每年农历11月起在其规定的时间、地点举行,而村落的特殊格局直接影响着“於菟”仪式的举行与传承。对于年都乎的“於菟”仪式而言,不论是“邦”仪式还是於菟驱邪仪式,村里的古城是仪式进行的重要场所,从古延续至今。可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村落的格局与仪式的内容又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本文也将“於菟仪式”的变迁作为重点进行分析和表述。年都乎於菟仪式是个几乎全民参与的盛大民俗仪式,从诵经仪式中人们诵经礼佛,“邦”仪式中的娱神娱人,再到驱邪仪式、僧俗集体诵经,无疑影响着每个个体,培养个体尊老爱幼、村民团结和睦、伦理有序的道德观念以及集体荣誉感和乐于奉献的社会责任心。不但如此,整个仪式文化不仅维持着社会固有的特定秩序,同时也在延续和传播着其原有的特定的文化脉络。
【关键词】:於菟 仪式 年都乎村 垛(?)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933
【目录】:
  • 摘要3-7
  • Abstract7-22
  • 绪论22-26
  • 一、研究目的22-23
  • 二、研究意义23
  • 三、研究现状23-25
  • 四、研究方法25-26
  • 第一章 “於菟”词义剖析及探源诸说26-39
  • 第一节 年都乎村的地理及人文概貌26-29
  • 一、历史上的年都乎村27-28
  • 二、村落信仰28-29
  • 第二节 “於菟”词义的内涵剖析29-33
  • 一、“於菟”(楚国古风舞;辞海记载;於菟即老虎)29-31
  • 二、“蕃垛”((?))31-33
  • 第三节 “於菟”仪式的探源诸说33-39
  • 一、古代羌人图腾说34-35
  • 二、楚人信巫崇虎遗痕说35-36
  • 三、拉卜楞引入说36-39
  • 第二章 “於菟”仪式的属性与过程39-48
  • 第一节 “垛”与“於菟”39-41
  • 第二节 “於菟”仪式流程41-48
  • 一、准备仪式(宁玛派居士、格鲁派僧侣、村民的诵经仪式)41-42
  • 二、仪式序幕——“邦”(娱神)42-44
  • 二、核心仪式——入寨驱邪“於菟”仪式44-46
  • 四、闭幕仪式(村民聚集于寺院,集体诵经,聚餐)46-48
  • 第三章 “於菟”仪式的分析48-60
  • 第一节 “於菟”仪式的组织体系与传承48-53
  • 一、於菟拉哇的传承48-51
  • 二、藏区拉哇与“於菟拉哇”之不同51-52
  • 三、於菟拉哇应具备的条件与其教育52-53
  • 第二节 村落格局对“於菟”仪式传承的影响53-54
  • 第三节 “於菟”仪式的变迁54-60
  • 一、仪式中的“国家符号”54-56
  • 二、於菟仪式与生态56-60
  • 结语60-62
  • 参考文献62-65
  • 附录65-80
  • 附录一、访谈笔录65-70
  • 附录二、仪式相关图文70-80
  • 致谢80-8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毛吉;华智海;;年都呼“於菟”巫风之我见[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本文关键词:热贡年都乎村“於菟”仪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92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4892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b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