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爱丁堡会议与中国教会

发布时间:2017-07-02 20:25

  本文关键词:爱丁堡会议与中国教会


  更多相关文章: 爱丁堡大会 中国教会 合一 自立


【摘要】: 1910年于苏格兰爱丁堡召开的基督教国际宣教会议是基督教普世合一运动的开端,而对中国而言,自20世纪以来成为教会发展主题的合一与本色化(Indigenization)运动,在爱丁堡会议之后,也更是进入高潮。此次大会以后,世界范围内的普世教会合一运动如火如荼的展开。 本文主要从教会合一以及中国教会自立运动发展的角度来探讨爱丁堡会议对中国教会的影响。但实际上,国际宣教界对中国教会的关注自始至终也都未中断过,普世教会运动早期的一些会议,如1860年的利物浦会议、1888年的伦敦新教传教百年大会、1900年的纽约普世教会会议等,都对中国教会有所关注。而与此同时,受国际宣教形势及中国国内环境的影响,爱丁堡大会以前,在华传教机构和传教士及一些中国信徒也在推动中国教会的合一及自立等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尤其是1907年百年大会的召开把这种呼声推向一个高潮。因此,对爱丁堡会议之前世界普世教会运动发展脉络及中国教会合一与自立早期实践的关注也是本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爱丁堡大会对中国教会合一与本色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会组织机构及人员变动方面,最直接的例子就是爱丁堡大会之后在华新教各差会纷纷响应会议合一及使年轻教会实现自治、自养、自传的号召而更名“中华”某教会并培养本土传教人员。当然,爱丁堡会议后,中国教会机构、人员的变动并不仅限于此,自1913年全国传教士大会的召开一直到1922年全国基督教大会及中华基督教协进会成立,这期间中国教会机构的沿革、人员的变化是十分复杂的。 本文首先从中国教会的机构沿革及人员变动着手,综合考察自1907年百年大会至1922年全国基督教大会这十几年间中国教会的机构人员变化,同时结合爱丁堡会议之前普世教会运动的开展及其对中国教会的影响,进而从制度层面分析了爱丁堡会议在中国教会合一及本色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
【关键词】:爱丁堡大会 中国教会 合一 自立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979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8
  • 导论8-13
  • (一) 学术史综述8-10
  • (二) 选题意义10-11
  • (三) 概念界定11-13
  • 一、国际宣教运动与晚清教会的发展13-24
  • (一) 合一运动的历史回顾13-15
  • (二) 中国教会自立的早期实践15-16
  • (三) 联合事业的发展与教会合一的探索16-19
  • (四) 传教十百年大会:"在中国的教会"还是"中国的教会"19-24
  • 二、爱丁堡普世宣教大会24-34
  • (一) 普世教会合一运动的开启24-28
  • (二) 会议对本土教会的关注28-30
  • (三) 来自中国的声音30-34
  • 三、从中华续行委办会到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34-48
  • (一) 穆德访华与1913年全国基督教大会34-37
  • (二) 中华续行委办会:合一的开展与本色化的准备37-43
  • (三) 1922年全国基督教大会:"中国的教会"的确立43-48
  • 结语48-52
  • 参考文献52-57
  • 谢辞57-58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康;;纯粹静物画首现荷兰的原因探究[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邓杰;;《边疆服务通讯》——基督教边疆服务的原始记录[J];宗教学研究;2011年02期

3 张荣良;;近20年近代东北基督教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斌;;宗教研究的科学化——英格的宗教研究场论的基本内容[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2 赵士林;;《基督教在中国——处境化的智慧》导论[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3 寸炫;;云南广山寨全寨信教(基督)的成因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4 杨鸣明;刘芳;;宗教对技术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5 裴连山;;从传教运动看中国教会神学思想演变[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立新;;“国际关系的基督化”:对一战的反思与美国传教团体内国际主义的兴起(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9年

7 何林;;多样的“天堂”之路——茶腊村三个不同宗教信徒的葬礼[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8 李创同;王志庆;;约阿基姆的历史观与历史哲学[A];国学论衡(第五辑)[C];2009年

9 陶飞亚;杨卫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基督教史研究[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10 戴建兵;崔晓培;罗志斌;;清末民国时期河北省天主教传布的范例——张庄和西湾子[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楠;“宿管阿姨”教会我们什么[N];解放日报;2011年

2 魏德东;教会也是学校[N];中国民族报;2011年

3 叶松荣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格里戈利圣咏:教会音乐的奇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朱先春 刘鸿燕;我们有责任教会农民用好肥[N];农民日报;2011年

5 魏_扯,

本文编号:5111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5111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6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