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与“山下”的神俗分别
发布时间:2017-07-05 10:17
本文关键词:“山上”与“山下”的神俗分别
【摘要】:蚕神信仰作为杭嘉湖平原地区最重要的民间信仰,是当地历史文化的传承载体,其存在形态反映着当地民众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湖州含山,作为民众公认的蚕桑文化的发祥地,在蚕神信仰活动中具有核心地位。本文试图通过研究以湖州含山蚕神信仰为个案的研究来解读现代社会中,民间信仰的实践与其所在的“社会空间”之间的关系。 本文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蚕神信仰诞生的历史必然性,蚕神信仰是一种伴随蚕桑生产而发展出的民间信仰;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含山地理空间意义上“山上”与“山下”的划分,详尽地描述了含山这一充满着神灵信仰的社会空间的历史状貌,以及转变为含山风景区之后的空间形态;第三章,对“山上”和“山下”两个社会空间里表达出的不同的蚕马神话版本的进行叙事分析,解析了民众在信仰的心理层面对社会空间的划分;第四章,对“山上”和“山下”两种不同的社会空间在历史上以及当代所呈现出的蚕神信仰实践进行了解读,并且分析了从“轧蚕花”到“蚕花节”,含山的“山上”和“山下”社会空间中民间信仰实践的变化。 最后归纳总结出本文的结论:含山的社会空间的建构决定着该地蚕神信仰的实践。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这一结论可以表达为:社会空间的生产决定着民间信仰的实践。
【关键词】:蚕神信仰 民间信仰 社会空间 信仰实践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933
【目录】:
- 论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绪论9-17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9
- 二、研究方法9-10
- 三、文献综述10-17
- (一) “民间信仰”的神与俗10-14
- (二) 民间信仰与社会空间14-15
- (三) 关于蚕神信仰的研究15-17
- 第一章 含山的“山下”与“山上”——地理空间中的神俗分别17-27
- 第一节 诞生于蚕桑生产中的神灵17-20
- 第二节 历史上的含山上下一体20-22
- 第三节 如今的“山下”与“山上”22-27
- 第二章 “山下”“山上”各自对蚕神的解读——心灵空间中的神俗分别27-44
- 第一节 “山下”与“山下”的蚕神造像——“尊娘娘”VS“三合一神位”27-31
- 第二节 “山下”与“山上”的蚕马神话31-44
- (一) 历史上的“蚕马神话”:原型与变体31-38
- (二) “山下”与“山上”的蚕马神话38-44
- 第三章 “山上”与“山下”的信仰实践44-53
- 第一节 “上下一体”时的信仰实践44-48
- 第二节 :如今“山上”“山下”的信仰实践:从“轧蚕花”到“蚕花节”48-51
- 第三节 两种不同社会空间中的信仰实践51-53
- 第四章 总结与讨论:信仰空间中的神与俗53-55
- 附录55-60
- 参考文献60-64
- 后记64-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厚宣;;殷代的蚕桑和丝织[J];文物;1972年11期
2 刘守华;蚕神信仰与嫘祖传说[J];寻根;1996年01期
,本文编号:5215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521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