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道教与汉代社会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5 11:23
本文关键词:原始道教与汉代社会研究
【摘要】:本文以原始道教与汉代社会为研究对象,共分为六章,即《道家、原始道教与汉代政治思想》、《道家、原始道教与汉代政治的践履》、《道家、原始道教与汉代经济思想》、《道家、原始道教与汉代教育思想》、《原始道教与汉代社会保障》和《原始道教与汉代社会生活》。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如下:从西汉道家到东汉道教,无论是对朝廷施政,还是民间社会,道家和道教都发挥着重大影响。西汉前期,随着道家的勃兴,黄老思想成为汉初统治者守政治国的指导思想,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东汉以降,道家宗教化趋势加强,并最终形成道教。东汉诸多皇帝均不同程度地同道教高士有过往来和接触,东汉历史上发生的许多民众骚动事件也都受原始道经影响。道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的经济思想既有趋同性又有差异性,如都将劳动致富、勤勉节俭、公平交易等视为重要的经济规范。但在求利、求富的问题上,道教推崇“贵义轻利”的义利观,主张“无为”;基督教要求教徒节制对物质的贪欲,分享财富;而伊斯兰教则强调义利统一。通过道教经典《太平经》与《圣经》、《古兰经》的比较,既可以更明晰地概括道教经济思想的内容、特点与价值,也可以借以关照西方社会和伊斯兰世界的经济生活和观念。在中国教育思想史上,以《太平经》、《老子想尔注》为代表的原始道教经典有着极为独特的贡献。在教学目标上,原始道教主张崇“道”,顺应自然。在教学方法与内容上,提出循序渐进、言传身教等教学原则和以“道”为核心的教学内容。在学习方法与内容上,倡导刻苦勤勉、持之以恒、融会贯通等。而在道德教育方面,则论述了积善修德、少私寡欲、淡泊名利等内容。这些都不乏合理之处,对现代教育思想及其方法论的改革和进一步完善有着很大的借鉴作用。汉代灾害频仍,探讨原始道教与社会保障的关系,乃是题中应有之义。显而易见,社会心理中的灾异意识成为汉人长期关注的问题,并最终以诉诸宗教的形式得以解决,从而也成为原始道教产生的一个重要社会心理背景。原始道教与汉代民众的婚姻观念、禳灾祛疾、延生送死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原始道教从民俗中汲取养料,在某种程度上又指导着民间的信仰和习俗,在此过程中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约制和转化功能,在与社会机体的互动中表现出自身的规则和功能。综上所述,汉代是中国古代道家和原始道教思想最为活跃的时期,受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广泛关注。本文围绕原始道教与汉代社会,以个案带动整体的研究方法,揭示道家、道教思想的特殊文化内涵,及对汉代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等方面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原始道教 汉代 社会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234;B95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绪论9-20
- 一、选题依据和意义9-10
- 二、概念界定10-11
- 三、学术界研究现状11-19
-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点19-20
- 第一章 道家、原始道教与汉代政治思想20-48
- 第一节 秦代道家的政治思想21-29
- 一、《吕氏春秋》的政治思想22-26
- 二、石刻文字反映的道家政治思想26-28
- 三、道家思想与方士活动28-29
- 第二节 《淮南子》的政治思想29-36
- 一、“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29-31
- 二、君主治国方略31-33
- 三、民本思想33-36
- 第三节 《太平经》的政治思想36-48
- 一、《太平经》“致太平”的政治理念37-41
- 二、《太平经》的君主治国思想41-45
- 三、以民为本的治世国策45-48
- 第二章 道家、原始道教与汉代政治的践履48-78
- 第一节 西汉统治者对原始道教的扶持与控制48-53
- 一、原始道教与汉哀帝改元易号的政治闹剧48-50
- 二、原始道教对王莽代汉事件的影响50-53
- 第二节 东汉统治者对原始道教的尊崇与运用53-58
- 一、道教高士结交皇帝,影响帝政54-56
- 二、道教高士上疏言事,参与机要56-57
- 三、道教高士军功卓越,平定叛乱57-58
- 第三节 汉末三国时期对原始道教的溺信与利用58-78
- 一、太平道在汉末三国时期的发展59-64
- 二、曹魏政权与五斗米道的关系64-70
- 三、孙吴政权与于君道的关系70-78
- 第三章 道家、原始道教与汉代经济78-114
- 第一节 《吕氏春秋》的农业经济思想——兼与《农业志》的农业经济思想比较78-88
- 一、农业用地问题79-81
- 二、农时理论系统81-83
- 三、农业科学技术83-85
- 四、简短的结语85-88
- 第二节 《淮南子》的经济思想——兼与《古兰经》的经济思想比较88-97
- 一、关于财富的取得88-91
- 二、关于财富的积累与分配91-94
- 三、重商思想与适度消费的观念94-97
- 四、简短的结语97
- 第三节 《太平经》的经济思想——兼与《圣经》的经济思想比较97-107
- 一、主张财富平等、平均98-101
- 二、主张劳动致富,反对侵占剥削101-103
- 三、批判为富不仁,主张救穷周急103-107
- 第四节 黄老道家思想与汉初的经济政策107-114
- 一、轻徭简政,慎用民力108-109
- 二、减轻田税,重农抑商109-111
- 三、黄老道家经济政策的影响111-114
- 第四章 原始道教与汉代教育114-133
- 第一节 《太平经》的教育思想114-122
- 一、教学思想114-117
- 二、学习的方法与原则117-119
- 三、道德教育思想119-122
- 第二节 《老子想尔注》的教育思想122-127
- 一、教育目的与方法122-123
- 二、教育内容123-125
- 三、道德教育思想125-127
- 第三节 原始道教的教育实践127-133
- 一、汉晋时期原始道教的教育实践127-130
- 二、隋唐时期道教教育实践的发展130-133
- 第五章 原始道教与汉代社会保障133-146
- 第一节 汉代灾情的基本状况133-140
- 一、水灾134-135
- 二、震灾135-136
- 三、疫病136-140
- 第二节 原始道教与汉代灾害救助140-146
- 一、原始道教与医学141-143
- 二、原始道教与民间互助保障143-146
- 第六章 原始道教与汉代社会生活146-166
- 第一节 原始道教与家庭伦理观146-153
- 一、适龄成婚,成员平等的家庭观146-149
- 二、尊阳崇阴,效法自然的性爱观149-151
- 三、贵生重育,蕃兹子嗣的生育观151-153
- 第二节 原始道教对汉代丧葬观念的影响153-162
- 一、原始道教与买地券的关系154-157
- 二、原始道教与镇墓文的关系157-160
- 三、原始道教与道符的关系160-162
- 第三节 原始道教与佛教流布兴盛的互动与借鉴162-166
- 一、汉代佛教东传问题163-164
- 二、原始道教与佛教的关系164-166
- 结语166-169
- 主要参考文献169-184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184-185
- 致谢185
本文编号:5217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521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