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庐山慧远“实有”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5 14:18

  本文关键词:庐山慧远“实有”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慧远 实有 法性 法身 神不灭


【摘要】: 庐山慧远(公元334~416年)是东晋(公元317~420年)时代佛教界的领袖人物,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慧远的佛学思想是丰富和复杂的,这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印度小乘佛教以及般若学等多重思想影响造成的。 在慧远佛学思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中,包含着一贯性和不变性,那就是“实有”的理论色彩。他早年深受儒家和老庄思想的熏陶,出家后,师从道安法师习般若学。后居庐山三十余年,招徕梵僧僧伽提婆和佛陀跋陀罗等人,翻译毗昙学和禅数学经论,深受印度佛教“说一切有部”思想的影响,鸠摩罗什来华后翻译了《大智度论》,慧远钩玄提要为《大智论钞》并作《序》,还主动问学,提出“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认为“法身”不同于“变化身”,是实有不变的,并试图用“因缘有”来解释“法身”和“法性”,但终究未能接受罗什的“性空”学说,这是中土人士接受和改造外来思想文化的必然。无论是“实法有”还是“因缘有”都是他“实有”思想的反映,而不是般若性空学说使然。因此说,“实有”是慧远佛学思想中的主线,也是他接受般若学的“底线”,这是前人与时贤未及系统研究的课题。 慧远的“实有”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法性论》、《大乘大义章》和《沙门不敬王者论论·形尽神不灭》等著作和文章中。《法性论》遗文中所说“至极以不变为性,得性以体极为宗”是慧远法性“实有”理论的根本旨趣所在。法性就是终极不变的涅i弥,

本文编号:5223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5223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b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