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与他的“东方”——分析心理学视角下的道家与佛家
本文关键词:荣格与他的“东方”——分析心理学视角下的道家与佛家
【摘要】:荣格的东方研究,涉猎范围极广,他的关于"东方思想"的论著约16篇,从中国的道家、《易经》、藏传佛教、净土佛教,到印度的瑜伽、日本的禅学,几乎无所不包。可以说,荣格思想最有创意的部分都可以看到儒道思想的精灵居间跳跃。正如Richard Wilhelm所提及的那样,将荣格归入"东方道路上的伟大先行者"是一个错误,但因此将荣格对东方主义及其异母姐妹比较宗教的贡献轻描淡写,试图抹去荣格在这两个领域所作的给人以大致印象的学术研究所起的模范作用,也同样是个错误。本文将以荣格与他的分析心理学为例,观照20世纪初西方精神危机背景中分析心理学视角下的中国道家与佛家思想。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荣格 分析心理学 东方主义 佛家 道家
【分类号】:K107.8
【正文快照】: 美国著名心理学史家布雷德和墨菲等人,都曾表示过他们的一种共识:心理学的第一故乡在中国。事实上,在许多西方心理学家的理论体系中,确实不时回荡有“东方”的声音。那么,以传统东方的视角来审视西方心理学理论中的“东方思想”,又会有什么新的收获呢?1994年8月,国际分析心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炼;《神话-原型批评》介绍[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2 高申春;布根塔尔存在──分析心理学述评[J];心理科学;1997年01期
3 朱红强;郭胜忠;;现代物理学对心理学影响的述评[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张娟;;浅析荣格的分析心理学[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年06期
5 霍树云;徐慧;;荣格分析心理学中“阴影”的探究[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郁敏;;沟通无意识 重新构建意识自我——分析心理学的理解与体验[J];大众心理学;2007年10期
7 高岚,,申荷永;荣格心理学与中国文化[J];心理学报;1998年02期
8 张钦;内丹学的西传及对分析心理学的影响[J];宗教学研究;1999年02期
9 施春华;荣格和后荣格流派关系中的三个基本问题[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商士杰;刘志远;;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与解释学[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伟红;;诗的心理治疗作用[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2 叶浩生;;走向世界的中国理论心理学[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陈侃;;梦像物化体验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张敏;;文化心灵的自性化:《诗经》与文化无意识探索[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付廷凤;;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的人格[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6 胡孚琛;;道教内丹学的西传和科学解释[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7 魏静;;质变学习理论述评[A];2005年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和谐社会与成人教育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柳恒超;;恐怖主义根源的心理学分析[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9 熊梨花;孙小平;;舞蹈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效能及康复的影响[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范红霞;申荷永;;母亲意象人格阴影结构的探索、验证及分析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N];吉林日报;2008年
2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陈侃 申荷永;身边的分析心理学[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华南师大心理系 陈静 高岚;荣格的中国情结[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荷永;今天父亲们正面临危机[N];中国邮政报;2006年
5 傅世侠 罗玲玲;荣格对“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科学发现的解释(上)[N];大众科技报;2006年
6 吕晓艳;不会跟孩子沟通影响孩子成长[N];新华日报;2006年
7 京都大学日本史博士 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刘晓峰;民族心灵的观察者[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8 陈翩翩邋张元章 黄洁邋张元章邋黄洁;撩开心灵的神秘面纱[N];珠海特区报;2008年
9 蔡晨瑞;梦中的蛇象征性和诱惑[N];北京科技报;2004年
10 蔡蓓瑛;慢慢克服的恐惧[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Michael K.Yen;荣格原型心神意象在心理分析中的角色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柳菁;心理弹性新论:多视角PAC人格模型理论与实证[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金敬姬;艺术—无意识的象征产物[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4 孟秋丽;人类心灵的深层探索[D];吉林大学;2007年
5 侯素琴;埃里希·凯斯特纳早期少年小说情结和原型透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张雅玲;精神的追问[D];苏州大学;2007年
7 杨丽娟;原型理论与后现代语境下文学的文化批评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梁恒豪;荣格的基督宗教心理观[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9 叶湘虹;荣格道德整合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群;分析心理学视野下的思特里克兰德的研究[D];宁波大学;2012年
2 束娟;深不可测的少年心理[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3 郭燕燕;研究生拖延行为的现状调查及心理分析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4 郭红;建筑原型的阐释[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张琰;集体无意识与光[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帆;从三部经典小说探究美国中年人精神心理变化[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陈卉;当代心理小说的代表—试析亨利·博修《蓝孩》的特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李萍;兰晓龙军旅三部曲的分析心理学理论解读[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霍月红;灵魂背后的黑洞[D];吉林大学;2005年
10 方警春;余秋雨散文现代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236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523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