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公祭祀”仪式音声的实地考察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5 22:05
本文关键词:“黄石公祭祀”仪式音声的实地考察与研究
【摘要】:民间文化、民俗文化,是任何一个地区都不会缺少的。民俗文化,扎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人们离不开,也缺少不了。所谓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1。本论文所选取的研究对象“黄石公祭祀”(“黄石公庙会”)便是深深扎根在济南市平阴县东阿镇黄山村人们生活中,并有浓重地方性、地域性色彩的一项民间民俗活动。 庙会是在当今社会较为普遍的一种民间民俗活动,也是集祭祀、娱乐、商贸等为一体的一项综合文化活动。坐落于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东阿镇的黄山村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八都会有一场祭祀黄石公的仪式,为期四天至七天(其中具体举行的天数不是很确定,因当时的情况而定)。在此期间祭祀、音声(唱戏、扭秧歌、娱乐)、商贸活动等都在此存在,场面十分壮观。本论文基本书写框架 绪论部分,介绍本选题的缘由、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的现存状态、研究对象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选择本论题的一些相关的思索与考虑,并对有相关研究的文献与资料进行回顾与探讨。 第一部分,首先来了解主人翁黄石公的相关情况以及“黄石公祭祀”这一仪式所存在村落环境的概况。主要包括黄石公姓氏、祭祀日来源、所著书籍、相关成就、军事地位;对“黄石公祭祀”的现存状态阐释等。 第二部分,将着眼点落在对“黄石公祭祀”整个流程的探讨与分析,主要集中在“黄石公祭祀”称谓来源、祭祀日确定缘由、祭祀流程等。并有笔者通过田野考察对“黄石公祭祀”的一些深层次的思考与认识。 第三部分,是本论文的重头戏,主要对“黄石公祭祀”中仪式与音声的分析与研究。在仪式音声的分析中也最终将着眼点落在对音乐本体的透彻分析,从而更加正确的切入民族音乐学属于音乐学下属学科的范畴。 第四部分,探讨村落中的信仰,“黄石公祭祀”这一活动是在怎样的思想背景下孕育而生的?多元性的信仰模式是怎样存在的?一神独尊与多重信仰是如何产生的?现在的“黄石公祭祀”是否是笔者最初以为的“一神独尊与多重信仰”?笔者将以全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黄石公祭祀”中信仰的存在。 第五部分,是对过往与现在的一种追忆与反思,“黄石公祭祀”如何能够活跃在如今的村落中?如何能够继续发展下去?“黄石公祭祀”对于相关学科有怎么样的研究价值与意义?怎么样做才能使“黄石公祭祀”良好的传承下去,该如何对其进行保护。济南市平阴县各界都做了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做都是本文最后所要探讨的问题。 另在,本文最后将附有黄石公、“黄石公祭祀”的相关图片,访谈所知相关人物信息以及一些在采访过程中的调查问卷等等。 本文致力于对黄石公、“黄石公祭祀”的称谓、历史脉络、流程等,“黄石公祭祀”仪式音声、信仰等的实地考察与研究,以求对“黄石公祭祀”以音乐学、民族音乐学视角为主,辅助使用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角度,来整体把握“黄石公祭祀”仪式音声的实地考察与研究。
【关键词】:黄石公 “黄石公祭祀” 仪式 音声 信仰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605;B933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3
- 绪论13-23
- 一、 选题原因13-14
- 二、 研究现状14-16
- 三、 本论文研究内容16-18
- 四、 类似研究对象资料回顾18-21
- 五、 研究方法21
- 六、 本论文参阅资料21-23
- 第一章 黄石公23-31
- 一、 村落环境23-27
- (一) 东阿镇24-25
- (二) 黄山村25
- (三) 黄石山25-27
- 二、 揭秘黄石公27-31
- (一) 黄石公这一称谓的来源27-28
- (二) 黄石公简介28-29
- (三) “圯桥授书”的故事29
- (四) 黄石公祭祀日的确定29-31
- 第二章 “黄石公祭祀”31-51
- 一、 “黄石公祭祀”的称谓探究31-32
- 二、 祭祀日期的来源32-33
- 三、 “黄石公祭祀”历史脉络33-34
- 四、 “黄石公祭祀”流程34-35
- 五、 祭祀35-46
- 六、 “黄石公祭祀”的变迁46-48
- 七、 “黄石公祭祀”的承办48-49
- 八、 “黄石公祭祀”经费来源49-51
- 第三章 “黄石公祭祀”仪式音声的分析与研究51-79
- 一、 “黄石公祭祀”仪式分析51-57
- (一) 祭祀仪式51-52
- (二) “黄石公祭祀”的仪式场域52-53
- (三) “黄石公祭祀”原因53-54
- (四) “黄石公祭祀”组织者----黄石山会54
- (五) “黄石公祭祀”仪式功能与特征展现54-57
- 二、 “黄石公祭祀”音声分析与研究57-79
- (一) “音声”58-59
- (二) 近音声(远语言)-远音声(近语言)59-64
- (三) “音声”存在的原因64-65
- (四) “音声”本体的分析65-76
- (五) “音声”的功能76-79
- 第四章 “黄石公祭祀”多元化的信仰79-87
- 一、 中国民众信仰的多神崇拜79-80
- 二、 “黄石公祭祀”中多重信仰之间的大融合80-87
- 第五章 “黄石公祭祀”存在的价值意义与传承保护87-91
- 一、 存在价值87-89
- (一) 文化价值87
- (二) 学术价值87-88
- (三) 历史意义88
- (四) 现实意义88-89
- 二、 “黄石公祭祀”的保护与传承89-91
- (一) 保护89
- (二) 传承89-91
- 结语91-97
- 一、 研究总结与结论91-93
- 二、 研究反思93-96
- (一) “黄石公祭祀”中存在问题93-94
- (二) 研究局限性94-95
- (三) 界定称谓的不专业性95-96
- 三、 展望96-97
- 参考文献97-99
- 致谢99-101
- 附录101-111
- 附录 1:图片目录101-107
- 附录 2:黄石公会成员107-109
- 附录 3:黄石公以及“黄石公祭祀”的问卷调查109-11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1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铁梁;村落──民俗传承的生活空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2 齐琨;;论仪式音声表述的三个人文特征[J];歌海;2011年05期
3 董波;;“呼图克沁”:在神圣与世俗之间[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王守恩;;民间信仰研究的价值、成就与未来趋向[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叶长海;;戏剧的自我体认[J];戏剧艺术;1990年01期
6 曹本冶,薛艺兵;河北易县、涞水两地的后土崇拜与民间乐社[J];中国音乐学;2000年01期
本文编号:5237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523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