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宗教的认同性和别异性探讨甘宁青地区民族社会的历史发展
发布时间:2017-07-21 03:05
本文关键词:从宗教的认同性和别异性探讨甘宁青地区民族社会的历史发展
【摘要】: 元、明、清、近代,是中国大一统政治格局形成的历史时期,也是甘宁青地区诸民族形成、发展,及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大格局组成部分的时期。在该地区诸民族形成、发展,及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组成部分的进程中,各民族所信仰的宗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论文说明这种关系和作用的理论方法,是宗教的认同性和别异性。 本论文的结构,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探讨宗教的认同性和别异性这种方法论的普遍性价值和意义。具体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宗教的认同性和别异性是对群体社会下认同性和别异性的神圣化;二、宗教的认同性和别异性,是个“中性”的概念;三、宗教的认同性和别异性,在不同的宗教类型具有程度上的差异;四、宗教的认同性和别异性,具有群体意义上的多层次性。 第二部分是正文,包括三章。第一章,宗教对甘宁青地区诸民族形成的作用。该地区的诸民族,既信仰其具有民族性的传统宗教,如本教、萨满教,又信仰具有超民族性的世界宗教,如伊斯兰教或佛教。本章主要探讨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宗教是如何共同通过其信仰对象(或宗教观念)神圣化民族意识的方式对各民族的形成发挥作用的,以及它们各自作用的不同特点。第二章,宗教对甘宁青地区民族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从宗教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社会阶层或集团相结合,通过其四要素的发展演变以推进民族社会的历史进程。在宗教的四要素中,宗教的组织和制度是其他三要素(宗教的观念或思想,宗教的情感或体验,宗教的行为或活动)的外部形式或外部表现,宗教的组织和制度在神圣化民族社会的组织和制度的同时,会和民族社会的组织和制度结合为政教合一的制度。该章主要从甘宁青地区诸民族所信宗教的主要形态——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的组织和制度在不同历史阶段与这些民族社会的组织和制度结合的不同特点,论述宗教在不同历史阶段,对诸民族社会发展的作用。第三章,宗教对甘宁青地区民族关系的作用。甘宁青地区的民族关系包括两个层次,一是该地区各民族与中华民族的高一层次的关系;一是该地区各民族相互之间的低一层次的关系。本章主要通过该地区诸民族所信宗教,及各宗教与儒家文化“忠君孝亲”之义的内在一致性,来探讨它们在不同历史阶段,对甘宁青地区诸民族向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大格局发展的作用,以及在中国儒家文化的大环境中,该地区各种不同类型的宗教在不同历史阶段,对本地区民族关系的作用。 最后结语认为,宗教的认同性和别异性在民族形成及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作用的发挥,是以宗教四要素的方式具体实现的。宗教的认同性和别异性作用的发挥,使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共生共存的关系。中国各民族的共生共存关系,具体表现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大一统的天下观念,是各民族普遍接受的政治理念,儒家学说的“忠君孝亲”之义,是中国各民族共同遵奉的政治和社会伦理。甘宁青地区诸民族在全民信仰藏传佛教或伊斯兰教的同时,也都接受儒家学说的“忠君孝亲”之义;该地区诸民族在形成各种政教合一制度的同时,也都从属于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体系。中国各宗教文化的认同性和别异性,具体表现为各宗教文化的多元性和它们之间的统一性。中国各宗教文化的这种多元性和统一性,既是各民族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文化基础,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文化基础。
【关键词】:宗教 认同性 别异性 神圣化 民族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633;B91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11
- 绪论11-26
- 一、研究的意义11
- 二、研究的现状11-12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12-13
- 四、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宗教的认同性和别异性13-26
- 1、宗教的认同性和别异性是对群体社会下认同性和别异性的神圣化13-20
- 2、宗教的认同性和别异性,是个"中性"的概念20-22
- 3、宗教的认同性和别异性,在不同的宗教类型具有程度上的差异22-24
- 4、宗教的认同性和别异性,具有群体意义上的多层次性24-26
- 第一章 宗教对甘宁青地区诸民族形成的作用26-64
- 第一节 宗教对藏族形成的作用26-36
- 一、藏族形成过程中的宗教因素26-28
- 二、本教在吐蕃王朝护持国政的作用28-30
- 三、佛教的引进与对吐蕃王朝王权的加强30
- 四、佛教的本教化和藏族化30-33
- 五、佛教是藏族文化结构的主导形态33-34
- 六、藏传佛教成为藏族认同和排异的象征和标志34-36
- 第二节 宗教对土族形成的作用36-42
- 一、研究民族主要来源的宗教学方法36-37
- 二、土族宗教信仰的多元形态及个性特征37-38
- 三、土族具有祖先神意义的神箭崇拜38-40
- 四、土族文化的复合型结构及内涵40-42
- 第三节 宗教对裕固族形成的作用42-47
- 一、裕固族先民"回纥"的宗教信仰42-43
- 二、裕固族形成的时间及标志问题43-44
- 三、裕固族的文化结构及内涵44-47
- 第四节 伊斯兰教对回族形成的作用47-56
- 一、回回人信仰伊斯兰教的统一性47-50
- 二、汉文化对回回人内在文化差异性的克服50-52
- 三、伊斯兰教的回族化及回族文化的内涵52-56
- 第五节 伊斯兰教对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形成的作用56-64
- 一、撒拉、东乡和保安诸族民族意识的表现形式56-57
- 二、宗教对撒拉族形成的作用57-59
- 三、宗教对东乡族形成的作用59-62
- 四、宗教对保安族形成的作用62-64
- 第二章 宗教对甘宁青地区民族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64-107
- 第一节 宗教对元代甘宁青地区民族社会发展的作用64-76
- 一、藏传佛教萨迦等各派对甘宁青地区民族社会发展的作用64-71
- 二、伊斯兰教及其教坊组织对甘宁青地区民族社会发展的作用71-74
- 三、汉文化及汉传佛教对甘宁青地区民族社会发展的作用74-76
- 第二节 宗教对明代甘宁青地区民族社会发展的作用76-85
- 一、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兴起及对甘宁青地区民族社会发展的作用76-80
- 二、伊斯兰教的衰落及经堂教育的兴起对甘宁青地区民族社会发展的作用80-82
- 三、儒家文化对甘宁青地区民族社会发展的作用82-85
- 第三节 宗教对清代甘宁青地区民族社会发展的作用85-98
- 一、藏传佛教格鲁派对甘宁青地区民族社会发展的作用85-92
- 二、伊斯兰教门宦的兴起及对甘宁青地区民族社会发展的作用92-95
- 三、儒家文化对甘宁青地区民族社会发展的作用95-98
- 第四节 宗教对民国时期甘宁青地区民族社会发展的作用98-107
- 一、民主与科学的近代化主题98
- 二、藏传佛教对甘宁青地区民族社会近代化的作用98-102
- 三、伊斯兰教对甘宁青地区民族社会近代化的作用102-105
- 四、汉文化对甘宁青地区民族社会近代化的作用105-107
- 第三章 宗教对甘宁青地区民族关系历史演变的作用107-142
- 第一节 宗教对元代甘宁青地区民族关系的作用108-114
- 一、元政府对各宗教的宽容政策108-109
- 二、元朝政治文化的二元性109-110
- 三、元朝对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政策的差异性110-111
- 四、宗教对甘宁青地区民族关系的作用111-113
- 五、藏传佛教对国家统一和西藏统一的作用113-114
- 第二节 宗教对明代甘宁青地区民族关系的作用114-122
- 一、明政府对各民族"一视同仁"的儒家文化理念114-115
- 二、甘宁青地区在明朝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意义115-116
- 三、明朝"因俗而治"的文化战略及效果116-120
- 四、明廷的腐败及蒙藏政教二元同盟的建立120-122
- 第三节 宗教对清代甘宁青地区民族关系的作用122-133
- 一、清朝"因俗而治"政策的多元共存模式122-124
- 二、清朝加强中央集权的藏传佛教政策及效果124-127
- 三、清朝加强中央集权的伊斯兰教政策及效果127-131
- 四、清朝大一统政治体系内宗教对民族关系的作用131-133
- 第四节 宗教对民国时期甘宁青地区民族关系的作用133-142
- 一、各种宗教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凝聚力133-135
- 二、甘宁青地区民族社会的政治和宗教关系格局135-136
- 三、民国时期的民族平等思想及民族关系的层次136-138
- 四、各宗教对甘宁青地区民族关系的作用138-142
- 结语142-145
- 参考文献145-15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51-153
- 后记153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守高;;两岸佛道教交流与宗教认同初探[J];理论界;2011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文法;热贡赛姆耘宗教信仰类型与功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钱文霞;多元文化语境中的裕固族当代文学[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711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571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