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佐摩喀的弘化寺:一座汉藏边界敕建寺院的兴衰

发布时间:2017-07-26 15:26

  本文关键词:佐摩喀的弘化寺:一座汉藏边界敕建寺院的兴衰


  更多相关文章: 弘化寺 敕建 汉藏边界 兴衰


【摘要】:弘化寺地处青海省民和县转导乡,该地历来是甘青交界汉藏两大民族的边界以及其他诸多民族的交融地带。弘化寺主供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高足弟子,分别于明成祖、明宣宗时两度进京朝见,并于宣德九年(1434年)受封“大慈法王”称号的释迦也失((?)shavkya ye shes)。据传,大慈法王在第二次进京途中路由河州,在经过藏语称为“佐摩喀”((?) mdzo mo mkhar,犏牛城)地方时授记建寺,命名“丹曲塔尔林”((?) dam chos thar gling,胜法解脱洲)寺。法王圆寂后,明廷授命将其遗骨归葬该处。正统七年(1442年),明英宗下达敕谕嘱命河州、西宁地方在佐摩喀建寺,赐名“弘化”,并加盖塔院、城池等依止物以供法王遗骨,同时设官僧55名以守护之。法王徒裔自张星吉藏卜((?)seng ge bzang po)等人始,亦受明廷加封“国师”、“禅师”、“督纲”等职,世代承袭。弘化寺有弘化族,为明初内附外番部族。自明历清,弘化寺逐渐发展为以家族承袭为主、实施政教合一的地方社会组织,而弘化族则兼有纳马番族、河州寺族等身份。弘化寺极盛期曾在一定程度上统摄当地农业生产、政治、经济、司法、税收、宗教、文化等社会事务,并在明代卫所制度、茶马贸易以及明清朝贡贸易上起过一定作用。弘化寺衰落始自清廷镇压罗卜藏丹津((?) blo bzang bstan adzin)叛乱之后,对青海行政建制的改革不仅彻底置青海于中央王朝统治之下,也大大削弱了被废除了国师、禅师的弘化寺。同治年间,弘化寺毁于兵燹,后数次重建又数度被毁。1983年弘化寺重新开放,这座百年古寺存续至今开始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运用史学考据和民族学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弘化寺进行历史梳理与现状描摹,旨在还原、展现该寺的兴衰历程,并对其所体现出的制度、社会、文化、民族认同等方面的变迁加以分析评述,以期获得更多启示。文末一章,笔者还给出了对弘化寺保留、发扬优良传统文化,并最终振兴寺院的政策建议,希望对该寺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一些积极影响。
【关键词】:弘化寺 敕建 汉藏边界 兴衰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947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19
  •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意义9-12
  • 一、选题缘起9-11
  • 二、选题意义11-12
  • 第二节 研究综述12-17
  • 一、古籍文献12-13
  • 二、现当代专著13-15
  • 三、论文类15-17
  • 第三节 研究理论与方法17-19
  • 一、研究理论17-18
  • 二、研究方法18-19
  • 第二章 弘化寺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19-28
  • 第一节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位19-20
  • 一、地理位置19
  • 二、行政区位19-20
  • 第二节 人文环境与历史沿革20-28
  • 一、海东地区与汉藏边界20-22
  • 二、民和县和转导乡22-23
  • 三、“佐摩喀”与弘化寺23-28
  • 第三章 弘化寺源流及历史28-60
  • 第一节 大慈法王概述28-34
  • 一、大慈法王生平28-33
  • 二、法王圆寂33-34
  • 第二节 弘化寺建寺史34-41
  • 第三节 弘化寺发展史41-50
  • 一、明代发展史略41-45
  • 二、明代的弘化族45-47
  • 三、清代发展史略47-50
  • 第四节 弘化寺衰落史50-56
  • 一、弘化寺衰落肇因50-51
  • 二、弘化寺纳马制度与政教合一制度的终结51-55
  • 三、弘化寺浩劫55-56
  • 第五节 弘化寺活佛转世系统56-58
  • 一、第一世活佛米嘎藏丹却56
  • 二、第二世活佛米嘎藏丹增56-57
  • 三、第三世米嘎藏洛住坚措57-58
  • 第六节 弘化寺世袭国师/督纲系统58-60
  • 第四章 弘化寺现状研究60-86
  • 第一节 寺院现状60-65
  • 一、建筑现状60-62
  • 二、文物现状62-63
  • 三、佛事活动现状63-65
  • 第二节 弘化寺社区人员现状65-82
  • 一、弘化寺阿卡生存现状66-75
  • 二、汉传佛教僧人现状75-77
  • 三、弘化寺其他人员现状77-82
  • 第三节 弘化寺域内宗教信仰现状82-86
  • 一、弘化寺影响的主要区域82
  • 二、弘化寺的属寺82
  • 三、弘化寺域内的宗教信仰现状82-84
  • 四、现状小结84-86
  • 第五章 结论86-95
  • 第一节 弘化寺基本相关事实梳理86-91
  • 一、明廷“敕建”弘化寺是扩建而非创建86
  • 二、弘化寺是由汉族僧人传承的藏传佛教寺院86-87
  • 三、弘化寺是汉藏边界多元宗教信仰融合的体现87-88
  • 四、弘化寺的宗教上层具有“双轨制”传承体系的特点88-89
  • 五、弘化寺城堡与犏牛城是两座独立的城堡而非同一座城89-91
  • 第二节 弘化寺兴衰原因分析91-94
  • 一、弘化寺兴盛的原因91-92
  • 二、弘化寺衰落的原因92-94
  • 第三节 弘化寺理论启示——族群边界的文化叠加效应94-95
  • 附录一 弘化寺发展及复兴建议95-100
  • 一、打造民和佛教文化长廊,,开拓发展空间95-97
  • 二、加强弘化寺内部管理,提升僧人综合素质97-98
  • 三、可尝试将弘化寺纳入知名寺院(如拉卜楞寺)的属寺体系98-99
  • 四、维系活佛转世制度,迎请藏族僧人驻锡99-100
  • 附录二 弘化寺大事记100-102
  • 参考文献102-104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104-105
  • 致谢105-10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晓晨;;青海湟水流域历史文化追忆之十 民和篇(中)[J];群文天地;2011年23期

2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潇阳;佐摩喀的弘化寺:一座汉藏边界敕建寺院的兴衰[D];兰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770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5770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6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